突兀山边屋数间,每嫌斜照上阑干。
当门只得添松盖,未到秋来夜已寒。

【注释】

门前:门的前面。松棚:用松树做的门楼。

突兀:高耸,突出。山边屋数间:山边有几间房。

每嫌:总是讨厌。斜照:夕阳。阑干:栏杆,此处指门的横木。

当门:对着门。只得添松盖:只能加上松树作为遮阳物。

未到秋来夜已寒:还没有秋天就感到夜晚寒冷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晚景的小诗。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站在门前观赏景色,后两句写自己感受。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明快。

首句“突兀山边屋数间”,写诗人眼前所见的山边几间房屋。这山边几间房子,是作者的居处,也是作者欣赏的对象。诗人在门前观赏着周围的景色,从远处看,山边那几间房子,显得特别醒目,它们高耸在山腰之上,直插云端,与四周的林木相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二句“每嫌斜照上阑干”,是说诗人在欣赏风景时总嫌太阳照射的角度不正,光线斜射到门边的栏杆上,因此觉得有些不美观。这句中“阑干”一词,既是实指,又是虚指。“阑干”在这里代指门边的横木。因为诗人站在门前,所以“阑干”就成了视线所及的范围。诗人通过这一视角,把整个景色都收拢在自己的视野之中。

第三句“当门只得添松盖”,是说诗人为了遮挡斜射的阳光,只好在门前搭上松树做成的门楼。“只得”二字,说明诗人当时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只能这样办。

末句“未到秋来夜已寒”,是说到了秋天晚上已经很冷了。这里既写出了季节的变换,又写出了时间的变化。“夜已寒”,表明诗人此时是在夜晚,而且是在秋季的傍晚时分。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晚景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