蜾蠃尧舜父子,鸿雁鲁卫弟兄。
斗蚁滕薛争长,狎鸥晋郑寻盟。
演雅
蜾蠃(jiǎn luò)尧舜父子,即蛬蚗(zhì yú),一种寄生蜂类的小动物。蜬蚗是传说中伏羲氏的臣子,因伏羲发明八卦、造书契而受到他的恩惠,所以后世以“蜬蚗”来比喻受人恩惠的人或事。蛬蚗(yù)也作“祝鸠”、“鸩鸟”。尧、舜:相传为上古帝王。父、子;儿子和父亲。
鸿雁(hóng yàn)鲁卫弟兄,鸿雁,指鸿雁群。鲁、卫:周朝的两个诸侯国。弟兄:亲兄弟。指同姓之国。
斗蚁滕薛争长,斗蚁:蚂蚁。争长,争夺首领。滕、薛:春秋时的两个小国家。这里泛指小国。
狎鸥晋郑寻盟,狎鸥:游于水边的鸥鸟。晋、郑:春秋时的两个大国;晋国、郑国;今河南的沁阳市和郑州地区。这里泛指大国。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当时社会上一些不正当的关系。
第一句点出主题,“演雅”,即咏物诗,用蜬蚗喻人,以蛬蚗对尧舜父子、鲁卫弟兄,说明这些人是受别人恩惠的人,因此要“演雅”即颂扬他们。
第二句进一步指出,这些受恩惠的人与恩人之间有深厚的关系,恩惠之大,以至于连恩人和受恩人都感到了彼此之间的亲切感。“蛬蚗”与“尧舜父子”相映,表明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的。
第三、四句描写了当时社会一些不正常的人事现象,即“斗蚁滕薛争长”,一些小国互相争斗,争夺霸主地位;而一些大国则通过结交盟友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首诗通过对一些不正当关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