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童共白叟,环坐相团圞。
不图见良法,喧哗绝愁叹。
顾愚庸且陋,末学事邯郸。
所恨乏良策,持以贽识韩。
一部淳熙书,井井不可刊。
更观义役行,始自陈淳安。

【诗句释义】:

  1. 黄童共白叟:黄色的童儿和白色的老人。
  2. 环坐相团圞:围坐在一起,像圆球一样团团相抱。
  3. 不图见良法:没有想到会见到好的方法。
  4. 喧哗绝愁叹:喧闹声断绝了忧愁叹息的声音。
  5. 顾愚庸且陋:看自己愚蠢平庸又粗鄙。
  6. 末学事邯郸:末代学者学习邯郸人。
  7. 所恨乏良策:可惜缺乏好的计策。
  8. 持以贽识韩:拿着这些去拜访韩愈。
  9. 一部淳熙书:一部淳熙年号的书籍。
  10. 井井不可刊:条理清晰,不容修改。
  11. 更观义役行:再读《义役行》。
  12. 陈淳安:指淳熙年间的陈俊卿。
    【译文】:
    黄色儿童和白色老人围坐着,像团球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没有料到会遇到好方法,喧嚣的嘈杂声使忧虑叹息的声音都消失了。看着自己愚蠢庸俗又粗俗,是末代学者学习邯郸人。遗憾的是缺少好的计策,带着这些去拜见韩愈。一部淳熙年号的书,条理井然,不容改动。再读《义役行》,才知道是从淳熙年间开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义役”制度的一种讽刺。义役,即由百姓自愿参加的劳役制度,在封建社会中是一种强制性的劳役形式,其本质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关。诗人通过描述这种制度,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诗人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画面:黄色儿童和白色老人围坐在一起,就像一团紧实的大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团结一心、紧密相连的状态。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联系,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和默契。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纯真,也看到了社会中最真实的一面——那就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和平、稳定和和谐生活的渴望。然而,这种美好的画面很快就被打破,因为接下来的内容将为我们揭示出背后的残酷和无奈。
    诗人用“不图见良法”来表达自己的失望和惊讶。这里的“良法”是指那些能够带来真正好处和利益的方法或政策。然而,他发现这些所谓的“良法”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和困扰。这种反差让他感到十分痛心和无奈。他不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因为他没有找到真正的“良法”,还是因为其他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这个问题引发了诗人的思考和反思。
    诗人转向了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他指出,尽管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愚钝的人,而且学识也不够丰富,但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发现自己是如此地无能和笨拙。这使得他感到非常自卑和沮丧。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学问上的不足,这使他更加感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诗人转向了对政治制度的批评。他指出,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缺乏好的计策和办法。而当他拿着这些去拜访韩愈时,韩愈也没有给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这让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无助。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决定继续寻找更好的办法和策略。这表明了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和谐的场景、揭示现实的残酷、关注个人命运以及批评政治制度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