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欲求法,初参沩印禅。
已知物外趣,顿谢区中缘。
不学兰那行,终归兜率天。
即心如有证,何暇问方圆。
奉陪颖叔和觉师
畴昔欲求法,初参沩印禅。
已知物外趣,顿谢区中缘。
不学兰那行,终归兜率天。
即心如有证,何暇问方圆。
注释:
- 奉陪颖叔和觉师:陪伴着颖叔和觉师(两位和尚)。
- 畴昔欲求法:以前想寻求佛法。
- 初参沩印禅:初次参拜沩山的禅宗寺庙。
- 已知物外趣:已经知道超脱世俗的趣味。
- 顿谢区中缘:立即放弃世俗生活中的所有关系。
- 不学兰那行:不去学习像兰那这样的人。
- 终归兜率天:最终回到了兜率天内院。
- 即心如有证:如果内心有证悟,就无需再询问如何修行。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禅宗修习的理解和体验。诗中表达了作者在追求佛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超越世俗生活的真谛,从而放弃了世俗中的纷扰与牵挂,回归内心的宁静和自在。通过“不学兰那行,终归兜率天”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或行为,而在于内心的觉悟。这种思想体现了禅宗的核心精神——即心即佛,强调内心的觉悟和清净。最后一句“即心如有证,何暇问方圆”,更是将这种修行的境界提升到了一种极致,认为只要内心有所领悟,便无需再去探讨修行的方法和形式,因为内在的证悟已经超越了这些外在的束缚和限制。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禅宗修习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