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厌多雨,乍晴山更嘉。
梅林半黄熟,柳带剩夭斜。
忽忽久不怿,悠悠谁可涯。
世如有夫子,终不叹匏瓜。

【注释】

①奉和宋平叔:这是一首和诗。诗人在和诗中称宋平叔为“夫子”。

②海角:指大海的尽头或极远的海滨,多雨。厌:满足。

③乍晴:突然放晴。山更嘉:山色更加美好。

④梅林:梅园。半黄熟:一半梅花已经黄熟了。

⑤柳带:柳枝如带般垂挂下来。剩夭斜:剩下的还略有些斜斜的。余韵。

⑥忽忽:形容心里不平静。久不怿:很久不愉快。

⑦悠悠:形容思想没有归宿,无所适从。可涯:可以到达的地方。

⑧世:世间的人。有夫子:有像你这样的老师。

⑨终:到底;究竟。叹匏瓜:叹息匏瓜,比喻无用的东西。

【赏析】

《奉和宋平叔》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当时,李商隐因受牛党排挤,被遣往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下任参谋。此诗即是李商隐应柳仲郢之请而作。全诗意旨在于抒发自己抑郁不平之气。首联写海隅地区久雨后初晴的景色,颔联写早梅已黄而柳条犹青的景象,颈联写自己长期郁悒不得志的心情,尾联以孔子自况,表明自己虽处逆境而终不灰心。

这首诗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写的奉和之作。诗人以咏物起兴,借自然景物来抒写怀抱,表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首句“海角厌多雨”,是说海边地区因为连年多雨,而感到厌倦和烦闷。次句“乍晴山更嘉”则写天气转晴之后,山色显得更加美好了。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海隅地区多雨与天气转晴时山景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梅林半黄熟”三句写早梅已黄而柳条犹青的景象,暗含着诗人自己长期郁悒不得志的心情。“忽忽久不怿”四句则是说,自己虽然处在这种环境里,心情很不宁静,但总想找到一条出路,可是不知何处才是归宿之所。“世如有夫子,终不叹匏瓜。”最后两句诗人以孔子自况,表明自己虽处逆境而终不灰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