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泠竹树暗成阴,渐有溪流过此岑。
草草作巢方寄老,愔愔设榻本无心。
松门不隔红尘路,月叠初无俗物侵。
欲向人间访消息,渭阳应有远游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然后把握意象的特点和意境。
(1)首联“清泠竹树暗成阴,渐有溪流过此岑”,意思是清凉幽静的竹林树木渐渐成了一片阴郁的树林,溪流渐渐地从这山冈下流走。这里描写了夏日初夏的景象。
(2)颔联“草草作巢方寄老,愔愔设榻本无心”,意思是匆匆搭个巢穴来栖息,本来无意在此久留。诗人以“寄老”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身在高远之处,但心志犹存。诗人用“草草”与“依依”、“依依”和“萋萋”相比,突出其“草草”之态。而“寄老”二字则透露了诗人内心的苦闷、焦虑。
(3)颈联“松门不隔红尘路,月叠初无俗物侵”,意思是松林门里并不隔断尘世的道路,月光重叠时也不见尘埃的污染。这里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的宁静景象。
(4)尾联“欲向人间访消息,渭阳应有远游吟”,意思是想向人间打探消息,想必渭水之南一定有远行的诗人在吟唱。这里抒发了诗人的怀才不遇之感。
【答案】
译文:
清凉幽静的竹林树木渐渐成了一片阴郁的树林,溪流渐渐地从这山冈下流走。匆匆搭个巢穴来栖息,本来无意在此久留。松林门里并不隔断尘世的道路,月光重叠时也不见尘埃的污染。想向人间打探消息,想必渭水之南一定有远行的诗人在吟唱。
赏析:
次句抒情,全诗围绕“寻”字展开,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