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波眇眇太湖边,引领西风为怅然。
已会老师忘世事,阿兰那行即真禅。

【注释】:

寄崇德大师:写给崇德大师的诗。

沧波眇眇太湖边:指太湖的水波浩瀚渺茫。渺渺:形容水波浩渺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的神态或情状。沧海:大海,这里比喻湖海。

引领西风为怅然:意思是说,在西风中,我仿佛被引导到了太湖边,心里感到惆怅。引领:引导、领路。西风,秋风。怅然:怅惘的样子。

已会老师忘世事:我已经懂得了老师的道理,不再关心世间的一切了。已:已经。会:了解、领会。

阿兰那行即真禅:阿兰是佛教中一个地名,这里泛称佛地。那行,佛家用语,指佛法的修行。行:修行,修行法门。即真禅:即真谛的禅修,即真正的禅宗。禅:佛教术语,即禅宗。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给崇德大师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西风和太湖边的景象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老师教导理解的感悟,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

首句“沧波眇眇太湖边”,诗人以太湖的水波浩瀚渺茫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这里的沧波眇眇,形象描绘了太湖的水波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广阔和深邃。这种广阔的心胸和深邃的思考,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境界。

次句“引领西风为怅然”,诗人将西风和太湖边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被引导到太湖边时的感慨。这里的引领,既是指西风的引导,也是指诗人内心的觉醒和觉悟。而西风带来的不仅是凉爽的感觉,更是对人生和世事的深思。

接下来的两句“已会老师忘世事”,诗人表达了自己已经领悟了老师的道理,从而忘却了世间的种种纷扰和名利。这里的已会,表示诗人已经彻底领悟了老师的教诲;忘世,表示诗人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欲望和纷争,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最后两句“阿兰那行即真禅”,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修行和领悟。阿兰是佛教中的地名,这里用来象征佛地;那行则是指佛法的修行。即真禅,即真正的禅宗。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已经在佛法的道路上找到了真正的禅宗,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清净。

整首诗通过对太湖边景象的描写和内心的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修行的深刻感悟。他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通过修行的领悟,展示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信仰。这首诗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充满了哲理,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