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游诸方见佛祖,若能开口便相许。
长爱当时王老师,不开粗言反细语。
大道逍遥本不遐,青天万里孤鸿举。
比来多病卧环堵,低头不茹亦不吐。
上座何为相示来,龙驹岂烦伯乐顾。
更须归去造丈室,擎拳便是诸魔路。

酬海公即次元韵

早游诸方见佛祖,若能开口便相许。

长爱当时王老师,不开粗言反细语。

大道逍遥本不遐,青天万里孤鸿举。

比来多病卧环堵,低头不茹亦不吐。

上座何为相示来,龙驹岂烦伯乐顾。

更须归去造丈室,擎拳便是诸魔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和向往之情。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自己的修行过程和心境变化。

第一句“早游诸方见佛祖”,诗人表示自己很早就开始游历各地寻找佛法。这里的“佛祖”是指佛教的创始人如来佛祖,代表了佛教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二句“若能开口便相许”,诗人认为只要能够开悟,就能得到佛陀的认同和指引。这里的“相许”意味着佛陀会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三句“长爱当时王老师,不开粗言反细语。”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禅师王老师的喜爱。王老师以其温和、细腻的教学方式著称,他的教诲不是直截了当,而是通过细语来引导。

第四句“大道逍遥本不遐,青天万里孤鸿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解脱的境界。他认为真正的修行者应该超越世俗的纷扰,像一只孤鸿一样自由翱翔。

第五句“比来多病卧环堵,低头不茹亦不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遭遇挫折和困顿,但他依然保持谦逊的态度,不再言语或拒绝食物。

第六句“上座何为相示来,龙驹岂烦伯乐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上座的感激之情。他认为自己就像一匹未被识别的良驹,需要上座这样的智者来发现并指引他。

最后两句“更须归去造丈室,擎拳便是诸魔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修行的期许。他认为只有回到自己的道场,才能真正修炼身心,战胜一切邪恶。这里的“擎拳”意味着以虔诚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

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修行过程中的坚持和执着。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和修行的决心,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