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作天问,委骳穷不悔。
寥寥千载还,柳子强复对。
二子诚多材,无乃振憔悴。
区区亦何为,吾方游物外。
注释:
杂诗:《诗经》中的一种体裁,多言志、抒情。
屈平:屈原的字。
天问:指《楚辞·离骚》中的“天问”,即对宇宙和人生提出的种种问题。
委骳:委顿,衰颓。
柳子: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此处泛指有才情之人。
二子:这里指屈原和柳宗元。
诚:确实。
振:振奋,精神焕发。
憔悴:形容人身体瘦弱或意志消沉。
区区:形容人渺小。
亦何为:也为了什么。
吾方游物外:我正在游览自然之外。这里的“物外”是佛教语,意谓超越世俗的境界。《南华真经》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赏析:
本诗是一首杂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屈原和柳宗元的崇敬之情。诗人通过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宇宙的认识。
首句“屈平作天问,委骳穷不悔”,诗人以屈原为例,赞扬他敢于向天地发问的勇气和不畏艰难的决心。诗人认为,屈原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即使遭遇困难也不后悔,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第二句“寥寥千载还,柳子强复对”,诗人以柳宗元为例,赞美他的才情和坚韧。诗人认为,柳宗元虽然历经坎坷,但是依然坚持自己的理念,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第三句“二子诚多材,无乃振憔悴”,诗人用“二子”来称呼屈原和柳宗元,赞扬他们都有才华。然而,诗人认为他们的才华可能会让他们变得颓废,因此对他们表示担忧。
诗人用“区区亦何为,吾方游物外”两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诗人认为,自己正享受着自然的美好,与万物为伍,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这种生活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屈原和柳宗元的事迹,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宇宙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