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水过南山来,青莎白砂一半摧。
夜来雨猛山谷溢,平昔夷余安在哉。
拿舟欲过白石烂,江风激激无纤埃。
古来白石亦可怪,狂湍荡潏终不颓。
南山经春草木王,群峰委曲青云堆。
江中落景若图画,山翁住处无崔嵬。
山翁憔悴如槁木,不与世俗同樽罍。
江边山下人不识,斜日独上清泠台。

【注释】

烂:同“烂”,破碎。

齐山:指江西九江的庐山。

西江水过南山来:西江流经南面的山。

青莎白砂一半摧:青山上长着半截白沙,都被雨水冲刷掉了。

夜来雨猛山谷溢:夜里下雨,山谷里的水流得溢出了岸。

平昔夷余安在哉:往日的平地,如今都变成了高峻的山崖。

拿舟欲过白石烂:我打算划船通过被雨水冲刷成白颜色的石头河滩。

江风激激无纤埃:江面上吹来的风强劲有力,连一点灰尘都没有。

古来白石亦可怪:自古以来的白色石头也是十分奇特的。

狂湍荡潏终不颓:湍急的江水奔腾翻滚,却始终没有倒坍。

南山经春草木王:春天里,南山的草木长得茂盛、繁盛。

群峰委曲青云堆:群山连绵起伏,像堆叠起来的白云一样。

落景若图画:夕阳的景色,好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一般。

山翁住处无崔嵬:山中的隐士住的地方,也没有那么高耸入云。

山翁憔悴如槁木:山中的隐士看起来非常憔悴,就像枯树一样。

不与世俗同樽罍:不像世俗的人那样沉溺于美酒。

江边山下人不识:在长江边的山下,人们不知道这位隐士。

斜日独上清泠台:黄昏的时候,他独自登上清凉台欣赏美景。

【赏析】

此诗是诗人经过江西省九江城时所作,写于天宝十二年(753)。诗中描写了诗人经过庐山一带时所看到的自然景物,抒发了他对于大自然的感受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孤寂的情怀。

首联描绘了庐山的景色变化。诗人首先描述了西江水从南面流过的壮丽景象,然后描绘出青山上长着半截白沙,都被雨水冲刷掉了的情景。

颔联描绘了夜晚大雨导致山谷溢出的景象。“夜来雨猛山谷溢”和“平昔夷余安在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描绘出夜晚的大雨导致山谷溢出的景象,而后者则描绘了往日的平坦土地如今都变成了高峻的山崖。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也更加引人深思。

颈联描绘了江中落景如同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的景象。“江中落景”指的是江面上的夕阳景色,而“山翁住处无崔嵬”则是指山中的隐士住的地方,既没有高大的山峰,也没有高耸入云的建筑。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也更加引人深思。

尾联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欣赏美景的情景。他独自登上清凉台欣赏美景,而周围的人们都不认识这位隐士。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也更加引人深思。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的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孤寂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