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随岫远,𤅣𤅣浸沙寒。
万古去不极,几人来此看。
放乎知有本,逝者若为难。
瞪目斜阳里,双鸥下碧澜。

【注释】

滔滔:水声。随岫远:随着山势而流。𤅣𤅣:浪花。浸沙寒:冲刷着沙滩,使江水更冷。

万古:极言其长。去不极:水流不尽。几人:多指文人。来此看:指来游观这清丽的景致。

放乎:放纵。知有本:知道水的源头在哪里。逝者:指江水。若为难:像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样。

睁目:睁开眼,指观赏。斜阳里:夕阳西下时。下碧澜:飘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赏析】

这是一首题写在九曲回肠的长江之上的七言律诗。诗人以江水为对象,抒发了对江水的赞美之情。

首句“滔滔随岫远”,点明时间是深秋九月二十六日,此时正是江水浩荡的季节;“随岫远”即江水从高峻的山峰下奔涌而下,与山势相伴而流。次句说:“𤅣𤅣浸沙寒”,形容江水在山间曲折蜿蜒,不断地冲击、冲刷着沙滩,把江水冲得更加寒冷。三、四两句进一步描绘江水的奔腾不息和源远流长的意境,说“万古去不极”,江水之长,无穷无尽;“几人来此看”,来游观这清丽景致的人不多。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作者对江水之美的赞叹之情。

五、六两句,诗人转而抒写自己观水时的情态,“放乎知有本,逝者若为难”,诗人任凭江水东流,觉得水流本自自然,没有源头,流逝的江水也如同难以逾越的险阻一般,因而产生了一种旷达之感。“放乎”即放怀,“知有本”即知道本末,喻指明白事物的来源和本质。“逝者若为难”,意谓江水奔流向前,仿佛难以克服的艰难障碍一般。“瞪目斜阳里”、“双鸥下碧澜”二句描写了诗人眺望江面的景象。“瞪目”是睁大眼睛的意思。“斜阳里”指夕阳西下的时分。“双鸥下碧澜”写江面上飞翔的两只白鸥正从碧绿的波浪中穿过,写出了江水之美,也烘托出诗人的愉悦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大文豪李白在游览长江后所作,他以江水为题,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