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寂寥邹辨已,异端塞路日殷繁。
宝丝远缉千年绪,古鉴新磨一世昏。
正道以身为屏翰,真儒于此见渊源。
缄来遗像知君意,百世师模俨若存。
【注释】
和杨兄两诗:这是与杨友的两首诗。
鲁教寂寥邹辨已,异端塞路日殷繁:在鲁地教化荒凉,邹衍辩才已尽,异端学说日益盛行。
宝丝远缉千年绪,古鉴新磨一世昏:用珍贵的丝线织成千年的丝缕,古镜被新磨洗得昏黄不清。
正道以身为屏翰,真儒于此见渊源:正直的道义是做人行事的屏障,真正的儒者从这可见其源流。
缄来遗像知君意,百世师模俨若存:书信带来的遗像可知你的意思,这样的楷模百世犹存。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杨友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对儒家学说的看法。
首联“鲁教寂寥邹辨已,异端塞路日殷繁”,描绘了孔子在鲁地教化荒凉,邹衍辩术已尽,异端学说日益盛行的景象。这里的“教”和“论”都是指儒学学说,而“寂廖”和“殷繁”则分别形容了当时的儒学教学氛围和异端学说的影响力。
颔联“宝丝远缉千年绪,古鉴新磨一世昏”,则通过比喻手法,将儒家学说比作珍贵的丝线,将异端学说比作新磨的镜子。“远缉千年绪”意味着儒家学说历经千年而不衰,“新磨一世昏”则暗示着异端学说虽新颖却容易使人迷失。
颈联“正道以身为屏翰,真儒于此见渊源”,进一步强调了儒家学说的重要性。这里“正道”是指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真儒”则是真正理解并践行儒家学说的人。“屏翰”意为屏风上的画,这里比喻儒家学说如同屏风一般,能为人提供指引。而“渊源”则表示儒家学说的深厚根基。
尾联“缄来遗像知君意,百世师模俨若存”,通过书信中的遗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强调了儒家学说的价值和影响力。这里的“遗像”可以看作是对友人的一种怀念,而“百世师模俨若存”则表明儒家学说作为一种楷模,将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这首诗通过对儒家学说的描述和对其价值的强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崇敬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异端学说的排斥以及对儒家学说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