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身闹市厥惟艰,渺渺狂澜荡不还。
心莫转移真匪石,德常安重有如山。
谈经不踵诸儒后,辨理尤严一字间。
倾耳名言深猛省,半生日月总成闲。
【译文】
身在闹市其艰难,茫茫狂澜荡不还。
心志坚定不移非金石,德行常稳重如山。
谈经不跟从诸儒后,辨理更严厉一字间。
聆听名言深省猛,半日读书月成闲。
【注释】
- 着身闹市:指身处于喧闹繁华的市井之中。
- 厥惟艰:意为只有艰难困苦。
- 渺渺狂澜:形容汹涌澎湃的波浪。
- 心莫转移:意指心志坚定不移,不受外界干扰。
- 匪石:不是石头。
- 德常安重:意指德行稳重、庄重。
- 倾耳名言:倾听名人名言。
- 半日:一天的一半时间。
- 总成闲:最终变得悠闲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的一种赞美和劝诫。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全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人以“着身闹市”开头,点明自己身处喧嚣的都市之中。这里的“着”字,既表示身处此地,又含有留恋之意。而“闹市”一词则描绘出都市的繁华景象,让人联想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场景。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迷失方向,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这是因为他深知,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唯有坚守本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诗人通过“渺渺狂澜荡不还”这一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坚定意志。这里,“渺渺”一词描绘出一个宽广无垠的空间,象征着人生的广阔天地和无限可能。而“狂澜”则代表人生旅途中的起伏不定和困难重重,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和克服。然而,诗人却能从容应对,不为所动,这正是他坚定意志的体现。
在诗中,“心莫转移真匪石,德常安重有如山”这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德的崇尚。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守内心的纯净和道德的底线,就像坚硬的石头一样不可动摇。同时,他也认为一个人的德行应该如同高山一般稳重庄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考验。这种对品德的崇高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反映了他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要求。
诗中的“谈经不踵诸儒后”,表明诗人并不盲目追随古人的脚步,而是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正是他在学问上不断追求进步的表现。而“辨理尤严一字间”,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在辩论时注重逻辑严密的特点。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他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赢得他人的认同。
诗中的“倾耳名言深省猛,半日读书月成闲”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的重视。他认为,倾听名人名言是提升自己思想的重要途径,而读书则能让自己在闲暇之时得到心灵的放松和充实。这种将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既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