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辛勤历万艰,精神见性本无还。
齐眉自可供瓢乐,携手何须去鹿山。
谓介谓通非所在,不夷不惠处其间。
自怜尘俗心犹在,即席抠衣愿少闲。
【注释】
伏蒙:承蒙。赐和复:接受和同意的回复。复:回复,指诗歌的应答。二章:两章,这里指诗歌的两首。拜呈:敬辞,表示恭敬地呈上(诗作)。可谓:可以称之为。出丑炫媸:显露出丑恶的面貌。自叙:自己陈述。鄙怀:浅薄的心情。以见:用以显示。区区:谦辞,表示自己微贱。敬慕之意:对别人的尊重和爱慕之情。姑惟:暂且,姑且。教之:指教,教导。是所愿也:这是我所期望的。
【赏析】
此为作者在得到友人回应后所写的一首酬答诗。第一部分写诗人对友人回信的感佩和喜悦之情;第二部分写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第三部分写自己的谦虚自守之心,并以“即席抠衣”来表明自己的谦逊态度。
诗的前四句,从接受友人回信谈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佩和喜悦之情,并称颂了友人对自己诗歌的赞赏。诗人说:“伏蒙赐和复用韵二章拜呈”,这一句中“伏蒙”是承蒙的意思,“赐和”是指收到友人的回信,“复用韵”是回信中使用了同音或近音韵字,“二章”指两首诗,“拜呈”是表示恭敬地呈上(诗作)的意思。“可谓出丑炫媸惟自叙鄙怀”。这句诗中“可谓”是可称为的意思,“出丑”是指显露出丑陋的面目,“炫媸”是指暴露出丑恶的面容,“惟自叙”是指自己陈述,“鄙怀”是指浅薄的心情,诗人在这里说自己只是陈述了自己的浅薄心情,并没有过分张扬。接着诗人写到:“谓介谓通非所在,不夷不惠处其间。”这里的“谓”是说的意思,“介”是指坚持自己的见解,“通”是指通达事理,“非所在”是指不是存在的地方,“不夷不惠”是指不偏激也不妥协,“处其间”是指处在其中。诗人在这里说,坚持自己的见解,通达事理,并不是存在的地方,既不偏激也不妥协,处在这种境界中。接着诗人写到:“自怜尘俗心犹在,即席抠衣愿少闲。”这里的“自怜”是指自怜自叹,“自闲”是指自己清闲自在。诗人说,自己虽然身处世俗之中,但仍然保持一颗清高的心。现在既然有宴会,我就愿意清静一些,不要打扰别人。
此诗是一篇酬答诗。诗的前三句是开头的发端语,第四句是起兴,第五、六两句是中间承题的议论抒情,最后三句是结尾的收束语。这首诗是作者在得到友人回应后所写的一首诗。诗中前四句写对友人回信的感佩和喜悦,表达对友人的敬意和赞美。后四句写自己的谦虚自守之心,并以“即席抠衣”来表明自己的谦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