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之谓信,言巽行果。
言有不实,自丧厥我。
谁其掩之,不善已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耕夫归书》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以耕夫归书信为题,表达了对诚信的重视和对不诚信行为的担忧。
首句“实之谓信”,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在这里,“实”指的是真实的、可靠的,而“信”则是指信任和信用。诗人认为,只有真实可信的行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这是对诚信的深刻理解。
第二句“言巽行果”,进一步阐释了诚信的内涵。在这里,“巽”指的是谦逊,而“果”则是指实际行动。诗人认为,诚信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诺言或者承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自己的承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这也是对诚信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言有不实,自丧厥我”,表达了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说的话不实在,那么就丧失了自己的本质。这里的“厥我”指的是一个人自己。诗人认为,诚信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只有内心真诚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是对于诚信的一种认识。
第四句“谁其掩之,不善已播”,表达了一种担忧:如果人们没有诚信,那么不良的行为就会传播开来。这里的“掩之”指的是掩盖、隐瞒的意思,而“播”则是指传播、扩散。诗人担心,如果没有诚信,那么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就会像野草一样蔓延开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对于诚信的一种期待。
最后一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要树立诚信意识,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是对于诚信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耕夫归书信的描述,表达了对诚信的重视和对不诚信行为的担忧。诗人认为,诚信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只有内心真诚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警惕不良行为的传播,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