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源衮衮患材多,笔力骎骎跨永和。
屡阅州符犹剖竹,盍归禁橐旧持荷。
声华大似城南杜,勋业看如相国何。
自笑萍踪久为客,那能绮丽尽馀波。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一首送别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诗句注释:
- 词源衮衮 - 形容言辞或文章如江河滚滚,充满活力和力量。”衮衮”在这里用作形容词,描绘言辞之盛。
- 患材多 - 担心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应对各种情况,意味着作者对自己的才能感到自谦。
- 笔力骎骎跨永和 - “骎骎”指进步迅速的样子,”永和”是一个古代地名,可能指的是一种文风或风格。这里表达的意思是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文笔,希望可以超越某种既定的风格或境界。
- 屡阅州符犹剖竹 - 比喻自己虽然多次处理政务(”州符”通常指地方官员的命令或公文),但仍然像剥竹子一样仔细处理(”剖竹”意即剥离竹子,比喻细致分析)。
- 盍归禁橐旧持荷 - 这里提到回到朝廷领取俸禄(”禁囊”指官库中的财物,象征官职或薪水)。”盍”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劝诫语气词,相当于”何不”。
- 声华大似城南杜 - 比喻友人的名声和风采如同城南的杜牧(唐朝著名诗人)。”声华”是指声誉和风采。
- 勋业看如相国何 - 把友人比作汉代著名的丞相萧何,意味着他的功绩和影响力将超越历史上的宰相。
- 自笑萍踪久为客 - 自嘲自己如同漂泊不定的浮萍,长久以来都是客居他乡。”笑”在这里有反讽的意思,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自嘲。
- 那能绮丽尽馀波 - 表示不能让华丽的辞藻完全耗尽自己的才情余波。这里暗示着自己仍有潜力未被发挥,或者希望保持一份朴实与真诚。
译文:
在用友人间的韵律寄给平江的蒋侍郎时,我不禁感叹:
词源滚滚如江河般汹涌,笔墨功夫日益深厚,已超越永和时期的文风。
尽管多次处理州府事务,却仍像剥开竹子那般仔细审阅文书。
你的声音和风采犹如城南的杜牧,你的功绩和成就堪比历史上的相国萧何。
我自嘲如同浮萍般漂泊无定,始终是客居他乡,无法施展才华。
我不能让华丽的辞藻完全耗尽我的才情余波,希望能保持一份朴实与真诚。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送给朋友蒋侍郎的一封送别信。诗中流露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未来事业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处境与心境,体现了文人间的友谊及对彼此才华的认可。整首诗通过对友人才艺的赞美、对仕途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苏辙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