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岂知身世浮,心期同老故山秋。
谁教玉树埋黄壤,不许鸰原到白头。
鼎鼎百年皆梦幻,悠悠万事判穷愁。
当时鸿雁书来处,今日飘然成独游。
【注释】
- 彦征:指作者的朋友。
- 玉树:比喻高才。
- 鸰原:比喻兄弟。
- 鼎鼎百年:形容人生短暂,如在梦中一般。
- 悠悠万事:形容人生漫长,如在梦中一样。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寄给朋友的前一首诗之后。诗人在信中回忆了去年与朋友的相聚,感叹时光飞逝,人事沧桑,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之作。
首句以“年少”起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少时的无知和天真。诗人曾经以为自己的生活就像浮萍一样,随风飘荡,没有固定的方向。然而,当他再次回到故地时,却发现一切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诗人的年少无知与现实的沧桑巨变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感慨之情。
第二句“心期同老故山秋”,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约共度晚年的美好愿望。诗人希望他们能够一起度过秋天,享受那份宁静与安详。这一愿望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谁教玉树埋黄壤,不许鸰原到白头”,进一步描绘了世事无常的残酷现实。诗人感叹道,是谁让我们的高才被埋葬在黄土之中?是谁让我们的兄弟之情只能停留在白发之时?这两句诗句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情,使读者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句“鼎鼎百年皆梦幻,悠悠万事判穷愁”,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虚幻。诗人用“鼎鼎百年”来形容人生如同梦中一般短暂,而“悠悠万事”则暗示了人生中无尽的烦恼和忧愁。这两句诗句通过对人生虚幻和痛苦的揭示,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第五句“当时鸿雁书来处,今日飘然成独游”,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其命运的担忧。诗人回忆起当年收到书信的情景,如今却看到朋友飘然而去,独自漂泊。这种对比使读者感到更加悲痛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朋友相约共度晚年的美好愿望、感叹世事无常的现实、揭示人生的虚幻和痛苦、以及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其命运的担忧等方面,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