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历崔嵬数百寻,垂堂漫许戒千金。
年来世事总如梦,老去儿曹长挂心。
听雨不眠那夜永,行山未遍忽秋深。
天寒更度宛陵水,霜月欲生风满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筛选相关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及注释进行具体分析。“过宁国小岭”一句中,“历”字写出了诗人登山的艰辛和对山景的欣赏,“漫许”写出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垂堂”指危楼,“戒千金”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忧虑与思考;“年来世事总如梦,老去儿曹长挂心”两句中,“世事”指国家大事,这里借指社会现实,诗人以梦境作比喻,表达了对当前政治形势和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担忧,同时反映了他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听雨不眠那夜永,行山未遍忽秋深”,这两句诗是写诗人在山上行走的感受。诗人用“夜永”“秋深”来表现自己孤独、落寞的心情。
【答案】
译文:我登上宁国小岭,山路崎岖,我艰难地一步步攀上。我伫立高高的台阶上,望着远方,心中默默告诫自己:人生短暂,千万不可虚度光阴。近年来国家大事总是像梦一般,我担心年事已高的老幼子孙们时时惦记着朝廷的安危。夜半时分我听到雨声绵绵不绝,久久不能入睡。天渐渐亮了,我继续前行,但还未走到尽头,便忽然感到秋意浓了。天寒水冷,我渡江而行,江上的风把霜打湿了树身,满林都是一片洁白。赏析:这首诗作于乾道六年(1170)作者由江西铅山县令移知信州,途经宁国县时所作。
首联写登山之艰、览景之乐。诗人从宁国到铅山,一路山水秀丽。然而诗人登临宁国小岭时,已是历尽艰辛,步履蹒跚了。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望,只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他不禁想起古人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人日思归》),“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等名句。这些佳句都描写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诗人面对这样的景色,不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也流露出了内心的欣喜之情。颔联紧承上联,抒发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之情。诗人感叹世事如梦,人生苦短,要抓紧有限的时光为国家效力。尾联写自己深夜未眠的原因。诗人在山上行走,听到远处的雨声,久久不能入睡,直到天亮才继续赶路。诗人之所以如此劳累,是因为他要渡过宛陵的水,继续他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