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兴亡迹愈陈,迹陈谁遣意如新。
古今更欲悲何事,天地长留景似人。
云压山低惟妒晚,雾蟠江阔更含春。
固知到此无穷感,岂独区区我一身。
过金陵
六代兴亡迹愈陈,迹陈谁遣意如新。
古今更欲悲何事,天地长留景似人。
云压山低惟妒晚,雾蟠江阔更含春。
固知到此无穷感,岂独区区我一身。
注释:
- 六代兴亡:指的是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的兴衰过程。
- 云压山低惟妒晚:形容云彩压得很低仿佛在嫉妒夕阳下山色的美丽。
- 雾蟠江阔更含春:形容江水宽广,雾气缭绕,仿佛春天的气息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经过金陵时所作。金陵,即今天的南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城市,也是六朝(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六代兴亡迹愈陈”,诗人感叹历史的变迁,六朝的兴亡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但仍然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次句“迹陈谁遣意如新”,诗人感到疑惑,是谁使得这些历史遗迹依旧保持着新鲜的感觉?这可能是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也可能是对历史真相的探索。
第三句“古今更欲悲何事”,诗人开始思考历史变迁背后的原因。他可能想到了国家的兴衰、社会的变迁等,可能是对过去的哀叹,也可能是对未来的思考。这一部分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
第四句“天地长留景似人”,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生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里的“景”指的是自然界的景色,“人”则是指人类的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第五句“云压山低惟妒晚”,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情景。他似乎看到了云雾仿佛是在嫉妒夕阳下山色的美丽,这种形象的表现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第六句“雾蟠江阔更含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江面上的景色。他看到的是江水宽广无边,雾气缭绕如同春天的气息。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最后一句“固知到此无穷感,岂独区区我一身”,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他认为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他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一个人的感受。这是一种超越个体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社会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绘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深刻的思考和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