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冕有何乐,书生分尤悭。
都卢百年中,强半堕险艰。
能著屐几两,恨无茅三间。
傥非身世忘,那得方寸闲。
不见葆真老,功成鬓毛斑。
飘然日边来,复作昼掩关。
所至书满屋,铅黄不停删。
开窗寻丈馀,要看湘南山。
夕待明月至,朝期白云还。
醉吟如乐天,但少素与蛮。
嗟哉道修阻,无由结朱颜。
惟应梦见之,千里同跻攀。
【注释】
折枢密:指宋真宗时宰相丁谓的字号。保真草堂:指丁谓的别墅。
轩冕(xuānmiǎn):古代官吏的官帽和冠带;也指显赫富贵。
书生:读书人。
都卢百年中,强半堕险艰:意思是说从年轻到老年,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艰难困苦中度过。
能著屐几两(guī jū jiǎ liǎng):意思是说只有穿木底鞋才能在山里行走。
恨无茅三间:意思是说没有房子可以居住。
傥(tǎng)非:倘不是。
身世忘:忘掉了个人名利。
葆真老:即范纯仁,字伯固,号葆真,北宋名臣、文学家。
功成鬓毛斑:意思是说他功成名就以后,头发花白了。
湘南山:即岳麓山,在湖南长沙。
夕待明月至,朝期白云还:意思是说白天等待月亮,晚上等待白云。
醉吟如乐天:指宋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但少素与蛮:意思是说只缺少像苏武一样的节操和像贾似道一样的奸诈。
嗟哉(jiē zāi):感叹词。
道修阻:道德修养之路很艰难。
结朱颜:使红润的双鬓恢复青黑。
惟应梦见之:只有梦见他的时候才能见到他。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一次游览岳麓书院后所作。诗中抒发了对友人范伯固的怀念之情,并对其一生经历作了概述和评论。
开头两句“轩冕有何乐,书生分尤悭”,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范纯仁仕途的羡慕之情。他认为当官是一种荣耀,而作为读书人则应该以此为荣耻;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都卢百年中,强半堕险艰。”这两句诗表达了范纯仁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艰难困苦中度过。这里的“险艰”既指政治上的坎坷,也指生活上的艰辛;同时,也暗示了他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禄。
“能著屐几两,恨无茅三间。”这两句诗表达了范纯仁对于居所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以便更好地安身立命。这里的“著屐”(穿着木底鞋)是比喻,意指他能够深入山林,体验自然之美。
“傥非身世忘,那得方寸闲。”这两句诗表达了范纯仁对于名利的淡泊之心。他认为只有忘却了个人的名利,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不见葆真老,功成鬓毛斑。”这两句诗描绘了范纯仁晚年的生活状态。他虽然功成名就,但头发已经花白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年迈之人的同情和敬意。
“飘然日边来,复作昼掩关。”这两句诗描述了范纯仁的归隐生活。他如同神仙一般地飘然而至,又重新关闭门户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里的“日边”指代皇帝所在地,而“昼掩关”则是形容他闭门谢客,不问世事的生活方式。
“所至书满屋,铅黄不停删。”这两句诗描绘了范纯仁书房中的书籍堆积如山的情景。他的书房里到处都是书籍,而他也在不断地整理和修改这些书籍。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
“开窗寻丈馀,要看湘南山。”这两句诗描绘了范纯仁喜欢登高望远的习惯。他打开窗户寻找高处,想要欣赏美丽的湘南山水。这里的“湘南”是指南岳衡山以南的地区,而“山”则指的是湘山。
“夕待明月至,朝期白云还。”这两句诗表达了范纯仁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他喜欢在夜晚等待月亮升起,而在清晨期待着白云的到来。这里的“明月”和“白云”都是自然景象的象征,分别代表了夜晚的宁静和清晨的清新。
“醉吟如乐天,但少素与蛮。”这两句诗赞美了范纯仁的才情和人品。他认为范纯仁的才华堪比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他的品格更胜一筹。这里的“素”和“蛮”都是形容词,分别表示正直和奸诈的含义。
最后四句是作者对范纯仁一生的总结和评价。他认为范纯仁虽然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始终坚守道义,不为个人利益所动,因此才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里的“蹇(jiǎn)修”意为遭遇困难。
全诗通过对范纯仁生平的回顾和评述,表达了对其一生经历的感慨和敬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