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天台久,尝读兴公赋。
兹为东南镇,神灵之所据。
奇挺究万状,嵩岱不足语。
颇疑说过夸,特为辞之嫭。
象微乃州民,能识山之故。
从容试为问,聊得一二疏。
赤城建霞标,上与牛斗附。
万有八千丈,矗若天一柱。
瀑布发高源,飞流翻四注。
雪霜浮虚空,晦明乱朝莫。
岩足多丹石,光华灿宝璐。
楢溪百馀仞,欲济毛骨怖。
九折凌峻梁,五界穷幽路。
芝兰散奇草,松桂罗嘉树。
祥风吹白云,飘然若可御。
幽閟足龏怪,纤悉难毕具。
凡迹古不到,神物阴自护。
传闻昔人说,中有洞天处。
是名不死墟,众真所游聚。
玉堂敞金庭,碧林列瑶圃。
有能从而求,得之乃仙去。
斯言宁可信,良非吾所慕。
吾志本丘壑,久已失厥趣。
谁言石渠客,乃甚辙中鲋。
秋风日已高,归心浩欲骛。
兹山宿所爱,送尔缅东顾。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归山

吾闻天台久,尝读兴公赋。

兹为东南镇,神灵之所据。

奇挺究万状,嵩岱不足语。

颇疑学过夸,特为辞之嫭。

象微乃州民,能识山之故。

从容试为问,聊得一二疏。

赤城建霞标,上与牛斗附。

万有八千丈,矗若天一柱。

瀑布发高源,飞流翻四注。

雪霜浮虚空,晦明乱朝莫。

岩足多丹石,光华灿宝璐。

楢溪百馀仞,欲济毛骨怖。

九折凌峻梁,五界穷幽路。

芝兰散奇草,松桂罗嘉树。

祥风吹白云,飘然若可御。

幽閟足龏怪,纤悉难毕具。

凡迹古不到,神物阴自护。

传闻昔人说,中有洞天处。

是名不死墟,众真所游聚。

玉堂敞金庭,碧林列瑶圃。

有能从而求,得之乃仙去。

斯言宁可信,良非吾所慕。

吾志本丘壑,久已失厥趣。

谁言石渠客,乃甚辙中鲋。

秋风日已高,归心浩欲骛。

兹山宿所爱,送尔缅东顾。

【注释】:

  1. 吾闻天台久:吾闻指作者对天台的听闻或听说,久则表示时间长久。
  2. 尝读兴公赋:曾经读过陶渊明的《拟古诗十九首·其十三》,兴公即陶渊明,他的作品被后人称为《陶渊明集》。
  3. 兹为东南镇:这里是说天台山是东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镇。
  4. 神灵之所据:这里指的是天台山作为神灵居住地的地位和意义。
  5. 奇挺究万状:这里的“奇挺”指的是奇特、独特之意,而“究”是探寻、研究之意。万状则是指形态各异。
  6. 嵩岱不足语:嵩山和泰山不足以形容此处的景观。
  7. 过夸:过于夸张。
  8. 辞之嫭:这里用“嫭”字代替“辞”,意为拒绝或不认可。
  9. 象微乃州民:象微是作者在天台山的朋友或僧人,他是一位州民。
  10. 容(róng)试为问:容试是尝试的意思,询问。
  11. 赤城建霞标:赤城的山峰像一座矗立于云端的霞光标志,非常壮丽。
  12. 上与牛斗附:牛斗是天空中的北斗七星,附在这里表示山峰直插云霄的样子。
  13. 万有八千丈:这里的“有”通“又”,“万有”表示数量众多,“八万”则是数字,“丈”为长度单位,表示山峰高达八千丈。
  14. 矗若天一柱:山峰高耸入云,犹如一根巨大的柱子支撑着天空。
  15. 瀑布发高源: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发出轰鸣声。
  16. 飞流翻四注:水流如翻腾的波浪,四处奔流。
  17. 雪霜浮虚空:雪花和霜晶悬浮在空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18. 晦明乱朝莫:天色昏暗不明,难以分辨方向。
  19. 岩足多丹石:山岩脚下生长着许多红色的石头,显得特别鲜艳。
  20. 光华灿宝璐:光华闪耀如同珍珠宝石一般璀璨。
  21. 楢溪百馀仞:楢溪的河流深不可测,超过百余仞。
  22. 五界穷幽路:五界的路径都通向深深的山谷,没有尽头。
  23. 芝兰散奇草:山中生长着许多奇异的草药,如灵芝和兰花。
  24. 松桂罗嘉树:山上生长着茂盛的松树和桂花树,它们都是珍贵的树木。
  25. 祥风吹白云:吉祥的风将白云吹拂,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
  26. 飘然若可御:飘荡的样子好像可以驾驭它一般。
  27. 幽閟足龏怪:幽静的地方充满了神秘而怪异的景象。
  28. 纤悉难毕具:每一个细节都难以详尽描述。
  29. 凡迹古不到:普通的足迹很少留下痕迹。
  30. 神物阴自护:神灵保护着这些事物。
  31. 传闻昔人说:传说中有人说过这个地方。
  32. 中有洞天处:这里隐藏着一个神奇的洞天福地。
  33. 是名不死墟:这被称为不死之地。
  34. 众真所游聚:众多的仙人在这里聚集。
  35. 玉堂敞金庭:玉堂和金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敞开着。
  36. 碧林列瑶圃:绿色的森林中排列着美丽的瑶池。
  37. 有能从而求:如果有人愿意跟随而去。
  38. 得之乃仙去:得到这个地方就可以成为仙人离去。
  39. 斯言宁可信:这样的话难道可以相信吗?
  40. 良非吾所慕:我并不是羡慕这样的人。
  41. 吾志本丘壑:我的志向在于山林田园。
  42. 久已失厥趣:已经很久没有追求这种境界了。
  43. 谁言石渠客:谁说我只是一位石渠客人。
  44. 乃甚辙中鲋:反而像是道路上的鲫鱼一样微不足道。
  45. 秋风日已高:秋风已经来临,天气渐冷。
  46. 归心浩欲骛:归乡的心绪浩大而纷乱,想要急切地返回故乡。
  47. 兹山宿所爱:这是我喜爱的地方,也是我常常怀念的地方。
  48. 送尔缅东顾:我送你向东远去,依依不舍地告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描述了作者对友人(可能是僧人)在天台山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相见的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其中,“吾闻天台久”,“尝读兴公赋”等句表现了作者对天台山的熟悉和了解;“奇挺究万状”,“嵩岱不足语”等句则描绘了天台山的独特美丽;“过夸”“辞之嫭”等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赏和鼓励;最后的“秋风吹白云,飘然若可御”,“幽閟足龏怪,纤悉难毕具”,“纤悉难毕具”等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天台山神秘莫测的魅力,令人无法完全领略其中的奥秘。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优美,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学的韵味和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