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谋当日已非臧,又更相承或自戕。
蝼蚁人民贪土地,泥沙金帛悦姬姜。
征辽意思縻荒服,泛汴情怀厌未央。
三十六年都扫地,不然天下未归唐。

《观隋朝吟》赏析

邵雍的《观隋朝吟》是一首描绘隋末动乱时期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对比昔日的英明与后来的混乱,揭示了历史进程中的兴衰更迭。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第一句“始谋当日已非臧”,表达了诗人对当年隋文帝开国之初的不满。这里使用了“臧”字,意即美好,而“非臧”则表示不完美,反映了诗人对隋初政策的质疑。

第二句“又更相承或自戕”,进一步描述了隋朝内部的恶性循环。这里的“自戕”意味着自我毁灭,指出了统治者的短视和自私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第三句“蚁蝼人民贪土地”,用“蚁蝼”来形容百姓,暗指他们像蝼蚁一样只知贪图眼前的利益,却忽视了长远的安定与和谐。这一句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第四句“泥沙金帛悦姬姜”,则转向描写隋炀帝奢侈腐化的生活。金帛、美女都是隋炀帝追求享乐的象征,而这种奢靡之风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崩溃。

第五句“征辽意思縻荒服”,反映了隋炀帝穷兵黩武,对外扩张导致的国内空虚。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无奈与悲壮的情绪。

第六句“泛汴情怀厌未央”,则是指隋炀帝巡游江南的行为,虽然显示了他的气派,但同时也是对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体现了隋朝统治下人民生活的单调与枯燥。

最后一联“三十六年都扫地”,形象地描述了隋朝覆灭的迅速和彻底。这不仅是数字上的统计,更暗示了隋朝政权的短命和历史的无情。

《观隋朝吟》不仅仅是对一个朝代的兴衰史的记录,更是对人性弱点和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思。邵雍以诗的形式展现了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历史规律的敬畏。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感悟人生,思考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