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天之下号寰区,大禹曾经治水馀。
衣到敝时多虮虱,瓜当烂后足虫蛆。
龙章本不资狂寇,象魏何尝荐乱胡。
尼父有言堪味处,当时欠一管夷吾。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溥天之下号寰区,大禹曾经治水馀。
衣到敝时多虮虱,瓜当烂后足虫蛆。
龙章本不资狂寇,象魏何尝荐乱胡。
尼父有言堪味处,当时欠一管夷吾。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溥天之下号寰区”
- 解析:”溥”意为广大,”天”指天空,”天下”表示整个世界。”号”是称呼、称谓的意思。”寰区”指的是整个地球或世界。这句话表达了邵雍对全球统一或全知全能统治的看法。
- 译文:普天之下被称为一个广阔的区域。
- 注释:这里的”寰”通”皇”,指帝王统治的范围。
2. “大禹曾经治水馀”
- 解析:”大禹”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他治理了洪水,使百姓得以安居。”曾经”意味着过去发生过的事。”治水馀”指的是治理水患之后留下的痕迹或影响。
- 译文:大禹曾经治理过洪水。
- 注释:这里的”水”特指古代的河流和洪水。
3. “衣到敝时多虮虱,瓜当烂后足虫蛆”
- 解析:”衣到敝”指的是衣服穿破了。”虮虱”是形容虱子的幼虫。”烂”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变得腐烂。”足虫蛆”则是说虫子在腐烂的尸体上产卵。
- 译文:衣服破烂时,会有虱子的幼虫;瓜果腐烂后,会有虫子在上面产卵。
- 注释:这里的”烂”是形容词,表示腐烂的状态。
4. “龙章本不资狂寇”
- 解析:”龙章”通常用来比喻皇帝的权威和尊贵。”龙章”在这里可能是指帝王的文告或诏书。”不”是否定副词。”资”是资助、助长的意思。”狂寇”指的是暴虐无道的盗贼或统治者。
- 译文:帝王的文书(即“龙章”)并不助长暴虐的盗贼。
- 注释:这里的“章”指的是公文或其他官方文件。
5. “象魏何尝荐乱胡”
- 解析:”象魏”是一种古代的宫殿装饰物,形状像大象。”荐”是推荐、介绍的意思。”乱胡”指的是扰乱边疆的胡人。
- 译文:象魏并没有推荐过乱国的胡人。
- 注释:这里的“胡”通常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6. “尼父有言堪味处,当时欠一管夷吾”
- 解析:”尼父”指的是孔子,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言”指的是孔子的言论或教诲。”堪味处”指的是值得思考或品味的地方。”管夷吾”指的是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管夷吾”在这里可能是指管仲的智慧或谋略。
- 译文:孔子有言可思,但当时的国家缺少像管仲那样有智慧的人。
- 注释:这里的“尼父”是孔子的尊称。
作品赏析与背景
《观十六国吟》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作品,通过对十六国的描述,反映出他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思考和忧虑。邵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的期望,同时也指出了当时政治上的不足和缺失。
邵雍的《观十六国吟》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政治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