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破河山旧战场,岂期民复见耕桑。
九千来里开封域,四百馀年号帝王。
剥丧既而遭莽卓,经营殊不念高光。
当时文物如斯盛,城复何由更在隍。
【解析】
此诗前四句是说,秦破河山旧战场,岂期民复见耕桑。这四句是写两汉时的情况。后四句是说,九千来里开封域,四百馀年号帝王。这四句是写宋、金时的情况。最后四句是说,剥丧既而遭莽卓,经营殊不念高光。当时文物如斯盛,城复何由更在隍。这四句是写明末清初的情况。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废更替的感慨,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
【答案】
译文:
秦灭六国之后,黄河以北的大河两岸成为一片荒凉的战场,没想到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这里的百姓又重新过上耕种桑麻的生活了。
从开封到洛阳有一千多里,四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里曾作为帝王之都号令天下。
后来王莽篡夺汉朝政权,董卓专权,中原大乱。这些统治者只顾自己的统治,根本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当时中原地区的政治文化多么繁荣昌盛啊!现在却成了一片废墟。这座古城怎么还能保存呢?
赏析:
本诗为咏史之作。诗人以历史的车轮为线索,通过不同朝代的兴衰变化,抒发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秦破河山旧战场”一句,直抒胸臆,点出题旨。一个“破”字,道出了秦汉王朝统一中国后,对匈奴、东越等少数民族采取的强硬措施。这一举措,固然使北方边疆得以安宁,但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和破坏,也给中原地区留下了难以消除的痕迹。
颔联两句承上启下,写出了中原一带长期战乱所造成的巨大创伤。“九千”“四百”二字极言其长,可见战争的惨烈。
颈联两句,笔锋一转。昔日的繁华之地今成废墟,昔日的辉煌历史已成往事。“剥丧”即指战争带给中原地区的创伤。“经营”指治理、建设。“高光”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美好时代。“剥丧”与“经营”相对,突出了战争给中原地区造成的极大创伤;“当时”与“至今”对比,说明这种创伤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尾联两句,诗人发出感慨。“剥丧”,既是对战争带来的创伤的痛惜,也是对历史上许多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国家和民族安危的批判。“经营”,既是对曾经辉煌一时、如今已成废墟的中原地区的哀叹,也是对那些只图眼前安逸而不顾长远利益的统治者的讽刺。“当时”与“至今”对比,强调了这种悲哀和讽刺是贯穿始终的。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兴亡更迭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变化的感叹,对历史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