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七国正争筹,利害相磨未便休。
比至一雄心底定,其如四海血横流。
三千宾客方成梦,百二山河又变秋。
谩说罢侯能置守,赵高元不是封侯。

《观嬴秦吟》:七国争筹与天下兴衰

邵雍在《观嬴秦吟》中描绘了从战国七雄的纷争到秦朝统一天下的历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权力争斗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第一句“轰轰七国正争筹,利害相磨未便休”,生动地勾勒出战国时期七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和相互牵制的局面。这里的“轰轰”形容当时的政治氛围紧张激烈,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角力,而“利害相磨”则揭示了这一切背后的根本驱动力——权力和利益的冲突。

第二句“比至一雄心底定,其如四海血横流”,则是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举进行了高度评价。这里使用了“比至一雄心”来表达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斗争后,终于有一个人能下定决心,实现国家的大一统。同时,诗人通过“四海血横流”这一形象的比喻,暗示了统一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代价,以及这一历史事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第三四句“三千宾客方成梦,百二山河又变秋”,描绘了秦国在完成统一后的国内景象。这里通过提及“三千宾客”和“百二山河”两个关键词,一方面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后的国家规模之大、影响力之广,另一方面也暗喻着新政权建立初期的不稳定和动荡。这两句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在对比的描绘,加深了读者对于历史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两句“谩说罢侯能置守,赵高元不是封侯”,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诗人以赵高为例,指出即使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也不能免于权力斗争中的失败和悲剧。通过这样的反思,诗人不仅展示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入观察,也体现了一种超越历史、面向现实的思考方式。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探讨。邵雍通过《观嬴秦吟》,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变数的历史画卷,同时也启发我们去思考个体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这种深刻的历史观和人生态度,使得《观嬴秦吟》成为宋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