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其末路尚纵横,仁义之言固不听。
肯谓破齐存即墨,能胜坑赵尽长平。
清晨见鬼未为怪,白日杀人奚足惊。
加以苏张掉三寸,扼喉其势不俱生。

【注释】

观:观察、考察。七国:战国时的七雄。纵横(zhén héng):战国时期,苏秦、张仪游说诸侯各国,以连横和合纵的策略进行斗争,故称。破齐存即墨:指战国时齐国的田单破燕救即墨城的事。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赵将赵括代替廉颇指挥长平之战,结果大败秦军,使赵国元气大伤。鬼:指鬼谷子(名缭)。苏张:指苏秦、张仪。“掉三寸”句意谓:他们二人在政治外交上能言善辩,足智多谋。扼喉其势不俱生:指他们两人在秦国当权后,能左右朝政,挟制君主。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当时纵横家苏秦、张仪的评论。苏秦、张仪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他们游说诸侯,主张联合抗秦。但最后都身受秦廷重用,施展阴谋诡计,控制了六国的政事。作者对此很反感,认为他们是奸臣贼子,因而作此诗讽刺之。

首联点明主题。末路犹逞纵横术,仁义之言终不听。这里批评的是苏秦张仪的纵横术。所谓“纵横术”,就是战国时代苏秦、张仪等纵横家所惯用的游说策略。他们善于根据不同的敌手采取不同的对策,或攻或守,灵活多变。但是,他们的“纵横术”却并不为仁义道德所取。

颔联两句,是说他们虽然口口声声讲仁义,但却不能真正实行。苏秦、张仪虽为六国排难解纷,但后来却因功高震主而遭忌恨,最后遭到残酷的杀害。这两句诗,既揭示了纵横家的本质,又表达了对这种行径的憎恶之情。

颈联两句,是说他们尽管有如鬼谷子的高明本领,但也不能免于被扼杀的命运。这里所说的鬼谷子是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他深通韬略,善于揣摩对方的心理,因此能在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但他的本领再大,也终究逃脱不了被秦国所杀的命运。这两句诗,既揭示了纵横家的凶残,又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愤慨。

尾联两句,是作者对苏张的评语。这里所说的“苏张”,是指苏秦、张仪这两个人。苏秦、张仪本是同僚好友,后来却成为生死冤家,互相陷害致死。作者在这里对苏张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这首诗从总体上看,是对苏秦、张仪的谴责。但在具体分析中,作者又指出苏张并非全是奸臣贼子。他们也有过一些正义的行为,比如在长平之战中,他们曾成功地帮助赵国打败强秦。这说明苏张并不是全无正义感的奸诈之徒,而是有着复杂矛盾的一面。这一观点,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