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始可言无意,孟子方能不动心。
莫向山中寻白玉,但于身上觅黄金。
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
我辈何人敢称会,安知世上无知音。

知音吟

仲尼始可言无意,孟子方能不动心。

莫向山中寻白玉,但于身上觅黄金。

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

我辈何人敢称会,安知世上无知音。

译文:
孔子和孟子能够理解他人,这是因为他们内心无私,不带有个人的欲望或偏见。不要在山林中寻找无价的白玉,而应该在自己身上寻找价值非凡的黄金。虽然山中的白玉偶尔会出现,但在身上却难以找到;因此,我们这些凡人怎能自称懂得如何识别真正的知音呢?又怎能断言世上没有懂得欣赏我们的人呢?

注释:

  • 仲尼: 指孔子,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孟子: 指孟子,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 山中白玉: 喻意真正的知音,如同珍贵的白玉般难得一见。
  • 身上黄金: 喻意自我,即自身的优点与价值。
  • 动心: 内心产生共鸣,感到感动。
  • 我辈: 我们这些人。
  • 会: 懂得,了解。
  • 知音: 指懂得自己的人,即知音。
  • 世上无知音: 表示世间很少有真正了解我们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知音”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得可贵的感慨。首句提到孔子能够理解他人是因为内心无私,而孟子则因为能够不被外界影响,保持内心的坚定和纯净。接着,诗人以“莫向山中寻白玉,但于身上觅黄金”为比喻,警示人们不要追求虚无缥缈的知音,而是要在自身上去寻找真正的价值。最后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指出即使有真正的知音存在,也并非人人都能察觉或识别出来,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认识的深刻理解和对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