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凤何尝不在郊,太平消得苦譊譊。
才闻善事心先喜,每见奇书手自抄。
一瓦清泉来竹下,两竿红日上松梢。
窝中睡起窝前坐,安得闲辞解客嘲。

【注释】

自乐吟:自我娱乐的诗。

麟凤:指吉祥之物,也泛指贤才。

太平:太平盛世。

苦譊譊(yǎo yì yǐ yǐ):形容喧闹嘈杂。

善事:好事。

奇书:珍异的书籍。

一瓦清泉:用砖石砌成的瓦上,有泉水流淌。

竹下:在竹子底下,指幽僻之处。

红日:红色的太阳,喻指阳光明媚。

安得:哪里能。

闲辞:闲暇时的闲话。

解客嘲(cháo):消除客人的讥讽和嘲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太平盛世,以自我娱乐的心情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首联“麟凤何尝不在郊,太平消得苦譊譊。”写在太平时期,麒麟凤凰之类的祥瑞之物并不少见,因此人们不必为之欢呼雀跃;然而在战乱时期,却常常听到有人抱怨生活艰辛。这两句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一种对太平时期的向往之情。

颔联“才闻善事心先喜,每见奇书手自抄。”意思是每当听到一些好消息或见到一些好书时,诗人总是心情愉悦,甚至手舞足蹈地将它们记录下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以及对知识的重视和渴望。

颈联“一瓦清泉来竹下,两竿红日上松梢。”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清澈的泉水从砖瓦上流过,竹林深处传来潺潺水声;而远处的松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太阳,映照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尾联“窝中睡起窝前坐,安得闲辞解客嘲。”表达了诗人在悠闲自在地休息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书房,继续读书学习。他感叹自己没有时间去应对那些闲言碎语和讥讽嘲笑,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感慨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宁静。通过对太平盛世的描绘和对自己内心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美好、知识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挣扎,以及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