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之谓圣,如天之谓仁。
如何仁与圣,天下莫敢伦。

【注释】

尽道之谓圣:全心致力于道。

如天之谓仁:像天一样地广博。

如何仁与圣:怎样把“仁”和“圣”统一起来。

天下莫敢伦:天下没有谁敢相提并论的。

伦,并列,比较。

【赏析】

此诗是诗人论说儒家所推崇的圣人与君子的品德时,提出疑问而作的一首七律。诗人认为,圣人与君子虽然都是儒家学说中所说的理想人格,但二者在道德修养上却有很大的区别,因而不能混淆在一起。

一、二两句写尽道之德和如天之德。尽道就是“尽心”,即全心致力于道;如天则是广博无边的意思。诗人用“尽道”和“如天”这两个形象的比喻,来表明圣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三、四句写圣人与君子的区别。诗人认为,尽管圣人与君子都是儒家学说中的理想人格,但是它们在道德修养上有本质的不同。因为“尽道”和“如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范围并不相同,所以,圣人与君子在道德上也就不可能达到同样的高度。

五、六句写“天下莫敢伦”。诗人认为,圣人与君子虽然各有特色,但是人们很难把它们完全区分开来。也就是说,人们很难把圣人和君子严格地区分开来。这两句的意思是,圣人和君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它们互相渗透,互相包含,难以划清界限。

这首诗通过对比圣人和君子的特点,深刻地阐述了儒家学说中关于理想的人格问题。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