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奴凌主人,夷狄犯中国。
自古知不平,无由能绝得。

【注释】

①仆奴:指奴婢。凌:欺负。主人:指主人,这里泛指封建社会里的主子。

②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

③无由:没有办法。得:达到。

【赏析】

《思患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之一。这首诗以奴隶与主人的关系为题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和被统治者的尖锐对立。全诗从“仆奴凌主人”起笔,指出奴婢欺压主家的现象是古今皆有的。“自古知不平”,进一步指出这种不平等关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不是偶然现象。“无由能绝得”,则点明造成这种不平等的原因:是由于“无由”。这三句,概括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尖锐矛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从来君莫笑,权贵多苟求”,这两句诗是对上文的补充。意思是说,自古以来,那些权贵们总是以种种借口,向老百姓索取财物,以满足他们的奢侈生活。他们的行为是令人耻笑的。而“仆奴”则是受压迫、受剥削的老百姓。“君莫笑”,是说不要笑那些权贵们的贪婪;“多苟求”,则是说那些权贵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总是想方设法去剥削老百姓,这是不应该被容忍的。

诗中还描写了“仆奴”在“权贵”面前忍气吞声的情景,进一步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尖锐矛盾。“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你难道没有看见当年管仲和鲍叔牙贫穷的时候结交的朋友吗?他们彼此信任,互相扶持,最后终于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可是现在有些人却忘记了这个道理,抛弃了这样的友谊,甚至互相猜忌和攻击。这是多么可悲啊!然而这些“权贵”却是如此的忘恩负义!他们不但不感激管仲和鲍叔牙的恩德,反而把他们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将他们除去。“权贵”们的所作所为真是令人发指!

这首诗通过对“仆奴”的悲惨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统治阶级之间的尔虞我诈,表达了作者对于劳动人民的深厚同情和对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强烈谴责。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高尚品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