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为利多于害,我谓长浑未始清。
西至昆仑东至海,其间多少不平声。

谁言为利多于害,我谓长浑未始清。西至昆仑东至海,其间多少不平声。

诗句释义与译文

  • 谁言为利多于害:这句表达的是人们常说追求利益胜过了损害,但诗人邵雍在这里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非所有的利益都大于损害。这里的“为利”,指的是为了利益而采取的行动或策略。
  • 我谓长浑未始清:这里用“浑”字形容黄河的水,意指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混杂着各种杂质,比喻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诗人通过这一比喻来表达对事物本质的深度理解——即使是看似清澈的河流,实际上也包含着无数的杂质和冲突。
  • 西至昆仑东至海:描述了黄河流经的地区,从西边的昆仑山脉延伸到东边的大海。这一描述不仅展现了黄河的广阔和深远,也象征着其历史和文化的深厚底蕴。
  • 其间多少不平声:表达了黄河在流经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不平之声可能包括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诗人在这里强调了黄河作为一个自然实体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问题。

赏析

《题黄河》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作品,通过对黄河的描述,邵雍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的独到见解。他不仅仅看到了黄河的自然美景,更深入地探讨了其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邵雍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尽管外在看起来一切都是平衡和清晰的(如“为利多于害”),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矛盾和冲突(如“长浑未始清”、“其间多少不平声”)。这种深刻的洞察力和对复杂性的接纳,使得他的诗歌不仅具有美感,还富有哲理和深思。

邵雍的这种思考方式,也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和决策时,不应仅仅看到表象的简单直接,而应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复杂因素。正如黄河一样,虽然表面波澜壮阔,但其内部充满了无数未知的挑战和困难。

《题黄河》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能从中学到关于生活、人性和社会的宝贵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