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何尝辞郑小,晏婴殊不愿齐衰。
二贤生若得其地,才业当为王者师。
子产何尝辞郑小,晏婴殊不愿齐衰。
二贤生若得其地,才业当为王者师。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邵雍的《齐郑吟》。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他隐居苏门山百泉之上,并将住处命名为“安乐窝”,后人称他为安乐先生。邵雍多次被召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他的作品包括《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诗的第一句“子产何尝辞郑小”讲述了春秋时期的子产(即孔子弟子子贡),他曾担任鲁国司寇,治理郑国。然而,子贡并没有因为郑国的小事而感到烦恼或推脱责任,反而积极处理国家大事,表现出他的大公无私和高尚品质。这里的“郑小”指的是郑国的小事情。
第二句“晏婴殊不愿齐衰”则讲述了春秋时期另一位贤者,齐相晏婴的故事。晏婴在齐国执政期间,面对齐国的衰落和混乱局面,他并没有选择逃避或推卸责任,而是勇于担当,积极治理国家,力求振兴齐国。
第三句“二贤生若得其地,才业当为王者师”则是对这两位贤者的赞誉。如果这两位贤人在合适的环境中得到重用,他们的才能和品德将为君王成为良师益友。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两位贤者的敬仰和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子产和晏婴两位古代贤者的描绘,展示了他们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同时,它也表达了对这两位贤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的赞赏。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贤者的赞美,也是对现代读者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