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分南尾,时或产灵芝。
凡经五改命,至陈卒昌隋。
国破西风暮,城荒春草萋。
长江空满目,行客浪沾衣。
后魏开北首,孝文几缉绥。
河阴旋有变,国分为东西。
尔朱夺高氏,宇文灭北齐。
及隋始并陈,四海为藩篱。
泛汴公私匮,征辽士卒疲。
有身皆厌苦,无口不嗟咨。
处处称年号,人人思乱离。
中原未有主,谁识非鹿麋。
千一难知日,天人相与期。
龙腾则云霭,虎步则风凄。
母后专朝日,相仍紊宫闱。
可嗟桓彦范,不杀武三思。
绣岭喧歌舞,渔阳动鼓鼙。
太平其可傲,徒罪一杨妃。
剑阁离天日,潼关漏虎貔。
两京皆覆没,九庙咸倾欹。
乐极则悲至,恩交则害携。
事无可奈何,举目谁与比。
自此藩方盛,都无臣子祗。
恃功而不朝,讨贼以为词。
各拥部兵盛,谁怜王室卑。
邀朝廷姑息,观社稷安危。
诗句及译文
1. 东晋分南尾,时或产灵芝。
- 注释: 东晋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南方的尾指江南地区,有时出产灵芝。
- 赏析: 这里反映了东晋末年的政治分裂和地方势力的兴起。南尾可能指的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而灵芝则象征着吉祥和繁荣。
2. 凡经五改命,至陈卒昌隋。
- 注释: 经过五次改朝换代,最终到达隋朝。
- 赏析: 这里的“改命”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从东晋到隋朝,经历了多次的政权变动。这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朝代更迭的主题。
3. 国破西风暮,城荒春草萋。
- 注释: 国家的领土被破坏,夕阳下的西风萧瑟,城墙荒芜,野草丛生。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西风、落日、废墟和野草,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荒凉和衰败。这种景象通常用来表达对过去繁荣的怀念和对现实残破的无奈。
4. 长江空满目,行客浪沾衣。
- 注释: 长江两岸空空荡荡,行客(旅人)衣衫湿漉漉。
- 赏析: 长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这里象征着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苦难。行客的形象则反映了人民在外流亡的艰辛生活。
5. 后魏开北首,孝文几缉绥。
- 注释: 北魏开启北方政权的先河,孝文帝几次努力维持和平。
- 赏析: 这句诗提到了北魏和孝文帝,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孝文帝则是北魏时期的一位皇帝,他的政策和努力试图维护国家统一。
6. 河阴旋有变,国分为东西。
- 注释: 在河阴地区发生了变故,国家由此分裂为东西两部。
- 赏析: 这里的“变”可能指的是政治上的动荡或冲突,导致国家不得不分裂。河阴可能是发生变故的地区,国家的分裂则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困境和人民的无奈。
7. 尔朱夺高氏,宇文灭北齐。
- 注释: 尔朱荣夺取高氏家族的权力,宇文氏消灭北齐。
- 赏析: 尔朱荣和宇文氏都是当时的强权,他们的争斗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北齐则是后来的一个王朝,被宇文氏所灭。
8. 及隋始并陈,四海为藩篱。
- 注释: 隋朝开始吞并陈朝,将整个中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 赏析: 这里描绘了隋朝的统一过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四海为藩篱则表达了隋朝对全国的控制和统治。
9. 泛汴公私匮,征辽士卒疲。
- 注释: 泛汴水运带来公共物资,征召辽东士兵归来后疲惫不堪。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泛汴水运带来了大量的物资,但同时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征召辽东士兵回来则是为了保卫国家的边疆安全,但他们归来后却因为长期的征战而疲惫不堪。
10. 有身皆厌苦,无口不嗟咨。
- 注释: 每个人都感到厌倦和痛苦,没有人不感到忧虑和叹息。
- 赏析: 这是对隋朝统治者的批评,他们的统治方式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和痛苦。这里的“无口不嗟咨”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11. 处处称年号,人人思乱离。
- 注释: 到处都在提及年号,人们普遍都在思考战乱与离散。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隋朝时期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的不安情绪。年号是统治者用来标记历史事件的一种方式,但当它成为人们讨论的主题时,意味着社会动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12. 中原未有主,谁识非鹿麋。
- 注释: 中原大地尚未有真正的统治者,谁能认识这不是真正的国家呢?
-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隋朝统治下的混乱和不确定感。中原大地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但在隋朝的统治下却显得支离破碎,缺乏真正的稳定和秩序。
13. 千一难知日,天人相与期。
- 注释: 一千年一天的时间难以知晓,天地间的命运已经相互约定了。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时间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一千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跨度,而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中,天地间的规律和命运似乎已经被预先设定好了。
14. 龙腾则云霭,虎步则风凄。
- 注释: 如果龙腾飞起来就会有云气缭绕,如果老虎迈步就会让风都变得凄凉。
- 赏析: 这句话通过比喻来描述自然现象的变化,龙腾飞和老虎迈步都是强大的象征,它们的出现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和影响。这里的“风凄”则形容了一种悲伤或凄凉的氛围。
15. 母后专朝日,相仍紊宫闱。
- 注释: 母亲后专权执政,相沿不改地破坏了皇宫的庭院。
- 赏析: 这句话批评了母后的专权行为,她的行为不仅没有改善国家的治理,反而导致了宫廷的混乱。相沿不改说明这种混乱的状态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16. 可嗟桓彦范,不杀武三思。
- 注释: 可惜的是桓彦范没有杀掉武三思。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斗争和个人的道德选择。桓彦范是唐朝的一位名臣,他在面对武三思这样的恶势力时选择了沉默而不是直接对抗,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美德。
17. 绣岭喧歌舞,渔阳动鼓鼙。
- 注释: 锦绣般的山峰上传来歌舞的喧闹声,渔阳郡也响起了鼓声和鼙鼓。
- 赏析: 这句话描绘了唐代繁华的景象,无论是高山还是渔阳都充满了欢乐和热闹的气氛。这里的“喧歌舞”、“动鼓鼙”都表现了一种盛世的繁荣景象。
18. 太平其可傲,徒罪一杨妃。
- 注释: 在太平盛世之中自鸣得意是可笑的,仅仅因一个人的错误就要惩罚所有人是不合理的。
- 赏析: 这句话批评了某些统治者在太平盛世中的傲慢态度和过于严苛的刑罚。虽然杨贵妃是一个著名的美女,但她的错误并不能成为对整个朝廷进行惩罚的理由。这里强调了公正审判的重要性。
19. 剑阁离天日,潼关漏虎貔。
- 注释: 剑阁远离了天日的照耀,潼关泄露了像虎豹一样的勇将。
- 赏析: 这句话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剑阁和潼关的险要位置和重要性。剑阁和潼关都是古代军事要塞,它们的存在使得这些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天日”和“虎貔”分别象征着光明和勇猛,强调了它们的防御作用和战略意义。
20. 两京皆覆没,九庙咸倾欹。
- 注释: 长安和东都两座京城都被攻陷,九座皇家祖庙全都坍塌倾斜。
- 赏析: 这句话描述了唐朝都城的沦陷和皇家祖庙的损毁。长安和东都是唐朝的两大都城,它们的失守意味着整个帝国陷入了混乱和危机之中。这里的“九庙”是指皇帝的祖庙,它们的倾倒和倾斜反映了皇室权威的崩溃和国家尊严的丧失。
21. 乐极则悲至,恩交则害携。
- 注释: 当享受到极致时就会迎来悲伤,当恩情深厚时就会带来伤害。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哲理:过度的快乐和过度的恩宠都可能导致不利的后果。享受到极致可能会让人失去理智,陷入悲伤;恩情过深也可能让人走向极端,受到伤害。这里的“乐极”和“恩交”都是人生经历中的一种极端情况,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2. 事无可奈何,举目谁与比。
- 注释: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无能为力,放眼望去还有谁能与我相比?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无力感和孤独感。面对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痛苦,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这里的“无可奈何”强调了问题的复杂性和无法解决的性质。
23. 自此藩方盛,都无臣子卑。
- 注释: 从那以后藩王们势力更加强大,朝廷再也没有卑微的臣子可以侍奉了。
-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藩王势力的增长和朝廷的衰落。随着藩王们的势力不断壮大,朝廷的地位逐渐下降,失去了昔日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