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见之谓识,耳闻之谓知。
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
【注释】
目见之谓识:通过眼睛看到的,叫做知识。
耳闻之谓知:通过耳朵听到的,叫做知识。
奈何知与识:为什么知识与认识常常很少呢?
天下亦常稀:世上也常常很少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领悟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首句“目见之谓识,耳闻之谓知”,直接点明了知识的来源。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知识,这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只满足于这种直观的认识,而忽略了深入思考所带来的新知识、新理解。
二句“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浅薄知识的无奈之情。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能够深刻理解事物本质的人并不多。
尾句“天下亦常稀”,则将这种稀少性推向了高潮。它不仅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担忧,更揭示了知识追求的艰辛和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对“知识”与“知识”之间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知识追求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