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畏夏暑日,喜逢秋夜天。
急雨过修竹,凉风摇晚莲。
岂谓败莎蛩,能继衰柳蝉。
安得九皋禽,清唳一洒然。
【注释】
久畏夏暑日:很久以来,一直惧怕夏天的炎热天气。
喜逢秋夜天:高兴地遇上了秋天的夜晚。
急雨过修竹:急雨过后,竹林中传来一阵急促的雨声。修竹:长竹。
凉风摇晚莲:凉风拂过池塘里的莲花。晚莲:傍晚时分开放的莲花。
岂谓败莎蛩:怎么会想到蟋蟀在败落的草丛中发出哀鸣。
能继衰柳蝉:能够继续着衰败的柳树中的知了叫声。
安得九皋禽:怎样才能得到栖息在九皋的鸟儿?
清唳一洒然:使一切声音都变得清脆嘹亮。
【赏析】
这首《和秋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诗。全诗以“喜逢秋夜”为开端,接着描写秋夜所见所闻,最后抒发感慨。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结构上先叙事再议论,语言清新明快,风格与王绩的《野望》相仿。
首联写诗人对夏日酷热的厌恶,对秋季凉爽的向往。诗人久避酷暑,盼望已久的秋风终于来到了,于是诗人便欣然地欣赏这美好的秋夜。
颔联写秋夜之景。诗人看到一场急雨过后,竹叶沙沙作响;晚风吹拂,荷叶轻轻摇摆。诗人用“急雨”“凉风”“竹叶”“晚风”“荷花”“荷叶”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夜景图。
颈联写秋夜之思。诗人听到蟋蟀在败草中的悲鸣,感受到它那凄凉的声音;又听到知了在枯树上发出的声音,也感到它那凄厉、悲怆的声音。诗人用“蟋蟀”、“衰柳”“知了”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尾联抒写诗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之情。诗人想飞到九皋去,那里栖息着许多鸟儿,它们发出的歌声清脆响亮;诗人多么希望让所有的动物都能发出清脆的声音啊!
这首诗通过秋夜之景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将平凡的生活场景和自然界的美丽景色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生动而美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