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目为目,谓之明四目。
天下耳为耳,谓之达四聪。
前旒与黈纩,所贵无近情。
无为无不为,知此非虚生。

注释:

唐虞吟:指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其中有“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

目:眼睛。

明四目:意思是说眼睛是人的最敏锐器官,能够看到世间万物。

耳:耳朵。

达四聪:意思是说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能够听到世间的音声。

前旒(liú):古代帝王戴的冠冕前面垂下的帘子,这里指帝王的仪仗。

黈纩(guàn kuàng):古代帝王戴的冕上的装饰物,这里指皇帝的仪仗。

所贵无近情:意思是说皇帝应该远离感情,以保持公正。

无为无不为:意思是说皇帝应该做到无所不为,无所不能。

知此非虚生:意思是说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君主。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中的一首,全诗如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欲求天下清,所贵无近情。登高望所想,天地宽且平。

黄衣使者至,白饭已备好。唯闻马蹄响,不见有人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即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不公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