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如盖轸,覆载何高极。
日月如磨蚁,往来无休息。
上下之岁年,其数难窥测。
且以一元言,其理尚可识。
一十有二万,九千馀六百。
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
治乱与废兴,著见于方策。
吾能一贯之,皆如身所历。

这首诗是关于时间的,通过对时间的观察和思考,诗人表达了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天地如盖轸” - 这句话描述了天地的广阔和无限。”盖”在这里比喻为天,而“轸”指的是地。
  2. “覆载何高极” - 这表达了宇宙的无边际性,即没有哪个地方是最高或最远的。
  3. “日月如磨蚁” - 用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来形象化昼夜交替,就像蚂蚁在移动一样。
  4. “上下之岁年,其数难窥测” - 这里提到时间的流逝难以测量,因为时间是连续且不可逆的。
  5. “一十有二万,九千馀六百” - 这是一个数学上的表达,意味着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1644年,共有一万二千零四十个年份,加上三千年的历史。
  6. “中间三千年,迄今之陈迹” - 描述了在这三千年间发生的各种事件和变化,都是历史上的重要遗迹。
  7. “治乱与废兴,著见于方策” - 这是说国家的兴衰和变革都被记载在史书中。
  8. “吾能一贯之,皆如身所历” - 诗人自诩能够贯穿整个历史过程,因为他亲身经历了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是对时间的一种哲学性的探索,诗人通过天文现象比喻时间的无垠和无法预测性,同时结合历史事实,展现了一个宏观的历史观。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认识。诗人以自己亲身的经历来强调他对历史的理解,显示出他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