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深绝地,静夜独宜僧。
上下两轮玉,中间一片冰。
影收悬罟索,光息过船灯。
独坐观心了,无由更小乘。
【注释】:
幽栖深绝地,静夜独宜僧。
上句是说,在深山幽谷之中,独自隐居修行,这地方十分清静,只有僧人才能住得下去。下句说,在寂静的月夜之下,独坐禅房,十分适宜。
上下两轮玉,中间一片冰。
“上下”指月亮,“两轮”指月亮的左右两边,“玉”形容其晶莹如玉;“中间”指月亮的圆心,“一片冰”形容其皎洁无瑕。
影收悬罟索,光息过船灯。
“影收”是说月影收敛,不再像以前那样明亮;“悬罟索”即指捕鸟用的网子,比喻人的贪欲和妄想,被月光所照到,也随着消散了;“光息”是说月光消逝的意思。
独坐观心了,无由更小乘。
“独坐”是说独自一人坐在那里,“观心”是说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小乘”是指修行的初级阶段,比喻学佛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月的诗,以咏月为题,却不是一般的写月,而是借景抒怀,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对佛理的领悟。全诗语言质朴平易,意境清新淡雅,富有哲理。
首句“幽栖深绝地”,交代了主人公隐居之地的环境特点——深山幽谷。“静夜”二字,点出了时令当为冬季夜晚,因为此时万物皆入冬眠状态,唯有人还在活动。“独宜”二字,既写出了主人公独处时的心境,又暗含着他独来独往的性格。
次句“上下两轮玉”,是说他的居处周围环境优美,仿佛置身于天然雕琢的玉器之中。“中间一片冰”则进一步描绘他居处的清幽,好像处于一个晶莹剔透的冰天雪地之中,这两句诗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境界之中。
第三句“影收悬罟索”,是写月光的神奇之处。作者通过“收”字,表现出月光的变幻莫测,忽明忽灭。而“悬罟索”则用捕鸟的网子来比喻人的贪念和妄想,一旦被月光照耀到,也会随之消失,这两句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第四句“光息过船灯”,则是进一步渲染了月光的变化过程。诗人用“过船灯”来比喻月光的移动速度之快,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而“影收”则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最后两句“独坐观心了,无由更小乘”,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领悟。他认为,只有通过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这种领悟并不是通过修炼成佛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得来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的人生哲学。
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它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更通过诗人的内心世界的抒发,传达出他对人生、对佛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