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野滩多老菰,抽心作穗秋满湖。
拂开细谷芒敷舒,中有一米连三稃。
剖之粒粒皆尖小,整齐远过占城稻。
不烦舂簸即晨炊,更胜青精颜色好。
寻常艰得此欣逢,默计五升当百丛。
雨多水长倍加益,十里定收三十钟。
野人获之亦自足,何用虚靡太仓粟。
连日秋风思故乡,况复家田有茅屋。
坠网重腮鲈已鲜,莼丝牵叶又流涎。
急归收穫蘋溪畔,细拨芦花撑钓船。

菰菜:

江边野滩多老菰,抽心作穗秋满湖。

拂开细谷芒敷舒,中有一米连三稃。

剖之粒粒皆尖小,整齐远过占城稻。

不烦舂簸即晨炊,更胜青精颜色好。

译文:
在江边田野上,有许多野生的菰菜,它们的茎心已经长出了穗子,秋天的时候它们遍布整个湖泊。
轻轻拨开细小的菰菜根部,可以看到里面包裹着一粒一粒的米,数量之多令人惊叹,比占城的稻米还要好。
剥开菰菜,我们可以看到每一颗米粒都非常尖小且整齐排列在一起,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稻米。
不需要经过舂打簸扬就能直接煮饭,而且口感非常好,甚至比青精(一种可食用的草本植物)的颜色还要鲜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菰菜的生长过程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菰菜的高度赞美之情。诗中的菰菜生长在江边的田野上,被秋风吹拂,其生命力顽强。菰菜的形状独特,每颗米粒都小巧而精致,让人赞叹不已。此外,菰菜的口感也非常好,无需繁琐的处理即可烹饪出美味的米饭。诗中还提到了菰菜的高产量,即使是五升的菰菜也能供百丛人享用,体现了菰菜的丰收和实用性。同时,诗中也提到了菰菜的美味,甚至超过了青精,展现了菰菜的独特魅力。最后,诗中提到菰菜的用途广泛,既可以作为粮食食用,也可以用于烹饪各种美食,体现了菰菜的经济价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通过对菰菜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