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观下逢居简,帽子攲斜衣懒散。
自言契阔漫东西,虽老犹能青白眼。
知音不在禅床久,抱刺怀书谨奔走。
反舌无声乱草间,回首尽成狮子吼。
荒芜野寺孤城外,赤叶黄芦日相对。
午睡双鸠唤欲醒,起傍生台炙肩背。
弄笔濡毫总萧索,尚馀酒量添于昨。
语尽横塘笛未终,东风满面杨花落。
匆匆解缆搀程去,从此相期更何处。
一碗官酤般若汤,把手同看独孤树。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1083年(宋元丰六年)所作,题目叫做《将适毗陵道中遇居简上人》。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姑苏观下逢居简,帽子攲斜衣懒散。
自言契阔漫东西,虽老犹能青白眼。
知音不在禅床久,抱刺怀书谨奔走。
反舌无声乱草间,回首尽成狮子吼。
荒芜野寺孤城外,赤叶黄芦日相对。
午睡双鸠唤欲醒,起傍生台炙肩背。
弄笔濡毫总萧索,尚馀酒量添于昨。
语尽横塘笛未终,东风满面杨花落。
匆匆解缆搀程去,从此相期更何处。
一碗官酤般若汤,把手同看独孤树。

下面是对每一句诗句的逐句释义:

姑苏观下逢居简,帽子欹斜衣懒散。——诗中提到“姑苏观”,即苏州的观前街一带。在那里遇到了名叫居简的僧人。居简的帽子有些歪斜,衣服也显得松散,可能因为旅途劳顿或天气寒冷。

自言契阔漫东西,虽老犹能青白眼。——居简自称与苏轼相隔遥远,但即使年龄已高,仍能保持对世事的看法如孩童般纯真不渝。这里的“青白眼”指的是看待事物的态度,青代表正直,白代表清纯。

知音不在禅床久,抱刺怀书谨奔走。——苏轼认为,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长时间在一起就变得疏远,而是会一直陪伴在身边,如同手持信笺、奔波不息地寻找知音一样。

反舌无声乱草间,回首尽成狮子吼。——比喻居简的沉默和深沉如同一头雄狮,而当他转身时,声音如同狮子的吼叫,充满了力量和震撼。

荒芜野寺孤城外,赤叶黄芦日相对。——描述了一幅荒凉的寺庙景象,周围只有枯萎的芦苇和落叶,阳光直射下来形成对比。

午睡双鸠唤欲醒,起傍生台炙肩背。——中午时分,诗人被双鸠(一种小鸟)的叫声吵醒,起身来到生台(可能是一个平台或石凳),感到热气蒸腾,好像被烤着似的。

弄笔濡毫总萧索,尚馀酒量添于昨。——形容写作时笔端墨水淋漓,心情也变得沉重,似乎连昨天剩下的酒量也不足以再增添几分了。

语尽横塘笛未终,东风满面杨花落。——诗歌结束时,作者提到了横塘(可能是一处风景点或水塘)旁吹奏的笛声尚未结束,春风中飞舞的杨花纷纷落下。

匆匆解缆搀程去,从此相期更何处。——表达了一种急迫的心情,想要赶快出发,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一碗官酤般若汤,把手同看独孤树。——用“般若汤”形容友情深厚如同佛法般的智慧,而“独孤树”则指孤独一人站在树下的场景,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友情和修行的深深感悟。他通过对居简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又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