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香炉忽动吹寒灰,浦城环翠阴风来。
岭头顽石尽能走,涧下奔泉皆倒回。猿猱啼兮鬼啸野,六玄虬兮四骊马。
想须吟绕碧草亭,举手高翻白云写。峰为文通名梦笔,杨公书堂曾散帙。
丽月鲜霞付与谁,烟墅有人还筑室。田父何所祈,赠尔青麰黑桑椹。
里儒何所求,赠尔黄粮布囊枕。万岁兮千秋,既往兮复留。
抽兰心,拆椒口。簸南箕,挹北斗。不假竹枝歌,何须折杨柳。
只用秦原妙绝词,传入神弦荐春酒。
建宁浦城李频行祠
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香炉忽动吹寒灰,浦城环翠阴风来。
岭头顽石尽能走,涧下奔泉皆倒回。猿猱啼兮鬼啸野,六玄虬兮四骊马。
想须吟绕碧草亭,举手高翻白云写。峰为文通名梦笔,杨公书堂曾散帙。
丽月鲜霞付与谁,烟墅有人还筑室。田父何所祈,赠尔青麰黑桑椹。
里儒何所求,赠尔黄粮布囊枕。万岁兮千秋,既往兮复留。
抽兰心,拆椒口。簸南箕,挹北斗。不假竹枝歌,何须折杨柳。
只用秦原妙绝词,传入神弦荐春酒。
【注释】:
- 建安梨(lí)岳:指晋代文学家王献之(字子敬),他年轻时曾游历建安、会稽等地,故有“建安”之称。后来他在福州建安(今福建福州)隐居,并在此造起著名的别墅“竹林馆”,又以建安为号。王献之在世时,曾于建安刻制过许多碑铭。
- 香炉:指香炉峰,是福州市郊的一座名山,山上有唐代建阳郡守李频墓。
- 浦城:指福州市郊区的闽侯县。
- 岭头:指山岭。
- 顽石:指巨大的岩石。
- 六玄虬:指龙,此处特指龙的六种形态,即蛟、螭、蟠、蜓、鼍、𫘦。
- 四骊马:《汉书·董仲舒传》中有“天子贵者称孤,孤者比诸侯,王者自称‘寡人’,自谓‘小国寡民’”。此处泛指皇帝。
- 文通:指文通和尚,俗姓周,福州长乐人氏,曾为唐相杜审言弟子,后住建阳,建阳人称其为“文通和尚”。
- 杨公:指杨徽之,曾任福建观察使,后任岭南节度使。
- 丽月鲜霞:指美丽的月光和绚丽的彩霞。
- 烟墅:指烟雾缭绕的房屋。
- 里儒:指当地读书人。
- 里儒何所求:指读书人想要什么?
- 黄粮布囊枕:指黄色的粮食和布制的枕头。
- 万寿:指万岁。
- 千秋:指千秋万岁。
- 抽兰心,拆椒口:意指抽丝剥茧地深入探究。
- 簸南箕,挹北斗:比喻大显身手或施展才能。
- 竹枝歌:《竹枝辞》是巴渝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曲调的名称。因歌词中多用五字句,且有七字句押韵,所以叫《竹枝辞》。这里指唱《竹枝歌》。
- 神弦:相传古越国有一种乐器叫做“弦”,是一种用丝弦弹奏的乐器,也叫“琴”,这里指弹琴唱歌。
【赏析】:
这首诗是李频的一首送别诗。诗人从建阳县出发到浦城县,沿途所见的景色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都凝聚在这短短的一首诗里了。
首联写诗人由建阳出发经浦城到达建州牧府的情景。“香炉”二字点出此去建州的地点。“忽动”两句写香炉里的香灰突然燃烧起来,原来是因为微风吹拂所致。这两句虽极平常事,却暗含着诗人此行将远离家乡,不能像以前一样常去焚香礼佛了;同时也可以想象出浦城一带山峦叠嶂,风景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象。
颔联写诗人在浦城看到的各种景物。“顽石”两句写山石嶙峋奇特;“奔泉”两句写山泉奔腾激荡。“猿猱啼”写猿猴哀鸣;“鬼啸”写山林中鬼神嚎叫。这些景象都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仿佛是在说诗人此行将要经过一个凶险的地带。然而,“六玄”两句却写得极为优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前面有六条蛟龙在嬉戏;后面有四只骊马在奔跑。这两句看似在写山水风光,实际上却是诗人对这次远行的期待和向往之情的曲折表达。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浦城的自然景观。“想须”两句写诗人想到要回到故乡,不禁吟诵起那些美好的诗句来;“举手”两句写诗人仰望天空,似乎要用手去捕捉白云;“峰为文通”一句写文通和尚曾经在这里居住过,他的名声也给这个地方增添了光彩;“杨公书堂”一句写杨徽之曾经在这里居住过,他的书房也曾散发过书香。最后一句则是指诗人自己即将离去,而浦城的老百姓们却舍不得他离去,纷纷送给他一些礼物以示留念。
尾联写诗人在浦城逗留期间的一些感受。“里儒”两句写当地读书人渴望得到他的教诲;“黄粮布囊枕”三句写当地人希望他能留下一些诗文来作为纪念。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浦城人民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离别浦城时的所见所感,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