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沧江上,潮回水自平。
云连子胥庙,山接阖闾城。
海岳朝吴会,衣冠奉帝京。
端门旧灯火,还向此时明。
【注释】
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沧江:即长江,因水色呈苍青色而称。
潮回:潮水涨落。
云连子胥庙:子胥,名伍员,春秋末年吴国大夫,被吴王夫差所杀。
山接阖闾城:阖闾,即勾践,春秋时期吴国国君。
海岳朝吴会,衣冠奉帝京:海岳,指东海、泰山等;吴会,指吴地;衣冠,代指士人。
端门:古代皇宫正门。
旧灯火:指前年(大历三年)除夕时,宫中点有红灯的景色。
赏析:
这是一首记景抒怀诗。全诗通过写景,表现了诗人对京城盛况和人民欢乐生活的向往,也抒发了他对朝廷的不满情绪。首联写景,描绘了一幅“落日沧江”图:夕阳西下,江水在夕阳余晖映照下泛着微光,潮水从远处涌来,江面顿时平静如镜。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云连子胥庙、山接阖闾城”图: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云雾缭绕着伍员的忠魂庙,山岭与勾践的都城苏州相连接。颈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海岳朝吴会、衣冠奉帝京”图:海岳朝拜吴都,士人衣冠拜谒京都;这里既写出了京城的繁盛景象,又表现出作者对朝廷的不满情绪。尾联写景,描绘了一幅“端门旧灯火、还向此时明”图:端门是皇帝出入的地方,前年的除夕,宫里曾点亮红灯,照亮了整个京城。如今,当此元夕佳节之际,旧时的灯火依然明亮,使人们不禁想起往年的欢乐生活,但同时也使人想起了朝廷的黑暗。这首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之中,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败的不满以及渴望过上安宁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