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得非来句,频哦送夜长。
诗今逼何逊,人亦似黄香。
拟答琅玕赠,惭无锦绣肠。
秋风又撩客,啾唧动寒螀。
【注释】
次韵元相阅猥稿见赠二首:元相,指元稹,字微之。元稹是唐宪宗朝宰相,他与白居易友善,常以诗相答。此诗为酬和之作。阅猥(wěi)草:读杜甫的诗歌。元稹有《奉和令公咏怀》诗:“览君所赐观,如睹古人风。”猥,通“猥”,粗俗。
频哦:频频吟诵。
何逊:南朝梁诗人何逊,名逊,字仲言。
黄香:东汉末年人,字子兰,汉末至西晋间著名学者,曾隐居于今湖北黄梅县东山之上。
琅玕:一种美玉。
惭无锦绣肠:《汉书·东方朔传》:“朔为人谐戏上,多嫚易,上常怒之。或欲杀朔,上问朔:‘吾弄臣,能为奇者乎?’朔对曰:‘少时欺辱于下,尝不得志,尝好马被弩伤足,上使御犬,犬毙伤足,上闻之而怒,后遂得幸。’”颜师古注:“谓东方朔为武帝取笑也。……‘奇’谓奇异之事,谓其有才略,能使人欢笑,非徒谄媚者也。今朔既以诙谐自喜,故云惭愧无锦绣之肠。”
秋风又撩客:秋风又吹动客人的心绪。
啾唧:蟋蟀声。寒螀(jiǎn):冷天里叫唤的知了。比喻凄清的秋夜或秋气。
赏析:
这是酬和元稹《奉和令公咏怀》诗而作的两首诗。元稹写这首诗时,白居易正在江州。元稹在诗中称赞白居易的诗才,说他的诗“逼何逊,人亦似黄香”,意思是说他的诗胜过了南朝文学家何逊、汉代隐士黄香的诗作,这显然是对白居易的极高评价。白居易很受感动,便写下这组诗作为酬答。
第一首是说,自己写的诗虽然比不上元稹的诗,但是自己还是喜欢自己的诗。第二首是说,自己虽然不能像元稹那样写出如此优美的诗来,但是自己还是很欣赏元稹写的诗的。
“挽得非来句”,“挽”,这里是“推”的意思,“来句”,即前人的诗句。这里用典,意即“推重”。这四句说自己虽然不如元稹写得好,但还是很推重他的诗。“频哦送夜长”,“频哦”,多次吟诵。“送夜长”,语本《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王逸注:“目极千里,犹远望也。”王逸认为“目极千里”,就是“目送千里”。所以“送夜长”就是“目送夜长”。这两句说自己多次吟诵元稹的诗,一直到深夜。
“诗今逼何逊,人亦似黄香。”“逼”同“及”、“比”一样,接近的意思。“何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他写过一首五律《咏荆轲》,其中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句子,意境很悲凉。这里用何逊的诗来形容自己的诗作,说明自己的诗作已经很接近何逊的诗的水平了,也就是达到了何逊那种凄厉的境界。“人亦似黄香。”“黄香”,东汉末年人。《后汉书·循吏传》记载他隐居在今湖北省黄梅县东山上,后来人们称他为“黄梅先生”。“似黄香”,即像黄香一样地隐居。这两句说自己也很像黄香那样不问世事,过着隐居的生活。
“拟答琅玕赠,惭无锦绣肠”。“拟答”是“应和”的意思。“琅玕”,是一种美玉,这里代指元稹的赠诗。“愧无锦绣肠”,意思是说没有像锦绣一样的才思来回答元稹的赠诗。“锦绣肠”,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华丽。这两句说自己没有才华来回应元稹的好诗,感到很惭愧。
“秋风又撩客,啾唧动寒蝉。”“秋风”在这里是比喻的意思,用来表示季节的变换。秋天的天气总是比较凉,所以用“寒蝉”来形容秋天的凄凉。这两句说自己的心情也随着秋风而感到凄凉。“啾唧”是蟋蟀的声音。“寒蝉”也是蟋蟀的一种名称,又叫寒蛩、秋蜩等,这里用它来代指秋日的景象。这两句说自己的心情也随着蟋蟀叫声的变化而变化。
“啾唧动寒蝉”,用了一个“动”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秋天的凄凉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