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诗里识滁山,蚤岁神游只梦间。
云外浅寒欺短帽,马头深秀得烟鬟。
时携妓女人犹说,倒著接䍠谁与还。
文物风流今扫地,乱泉空绕玉孱颜。
【注释】
游醉翁亭:作者游览醉翁亭时所作。醉翁亭在安徽滁州,因欧阳修曾自号醉翁而得名。
早岁神游只梦间(梦间:梦中)。
云外浅寒欺短帽,马头深秀得烟鬟。
时携妓女人犹说,倒著接䍠谁与还。
文物风流今扫地,乱泉空绕玉孱颜(孱颜:指容颜瘦弱,这里借指诗人的衰老之貌)。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闲居滁州时写的一首纪游之作。前四句写自己对滁州的山水十分熟悉,并由此联想到当年游历滁州的情景;后六句写自己游山赏景时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慨和联想。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联“醉翁诗里识滁山”,点明题中“游”字。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云:“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因此“醉翁诗里识滁山”,即指醉翁亭的景色,在欧阳修笔下已写得如此美好,而自己游醉翁亭时,更觉得如在仙境。“蚤岁神游只梦间”,意思是当年出游时,总以为只是梦游而已。“神游”是说梦境中的游览,“只梦间”是说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去过滁州。
颔联“云外浅寒欺短帽,马头深秀得烟鬟”两句写自己登山观景的感受。这两句看似寻常描写,其实是极富情致的。“云外”二字,表明山高耸入云端,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空灵之感。“浅寒”二字,则写出了山顶寒冷的气候特点。“短帽”二字,表明帽子很薄,足以挡风防寒。“马头”二字,表明站在山顶上远望,可以看见山下的马匹,给人以雄浑之感。“深秀”二字,则写出了山峰的秀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烟鬟”二字,则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发髻,使人想起唐代大诗人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也暗示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颈联“时携妓女人犹说,倒著接䍠谁与还”两句则是写自己游山赏景时的情景。“时携妓女”说明当时陪伴他游玩的是一些歌妓,“人犹说”则表明她们还在谈论着这些往事。“倒著接䍠”是说自己曾经倒戴着帽子喝酒,而如今却已经不曾有过这样的行为了。“谁与还”表示无人能够与他相比肩了。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写自己的游历经历,但实际上却透露出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的放纵生活感到后悔的情绪。
尾联“文物风流今扫地,乱泉空绕玉孱颜”两句则是写自己对于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之情。“文物风流”是指过去人们崇尚的文化和艺术风格,“今扫地”则表示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乱泉空绕玉孱颜”则用“玉孱颜”来比喻自己年老色衰的容貌。这句诗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醉翁亭景色的描绘以及对游历经历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己年轻时代放纵生活的后悔情绪。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