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清德畏人知,岂弟真宜作吏师。
日饮无何方得计,民歌来暮却成思。
何妨道守催科拙,自是穰侯见事迟。
天与一窗供燕坐,乌墩山好助公诗。
【注释】
平生:指一生。清德:高尚的品德。畏人知:受人尊敬,被人知晓。岂弟(qiě dì):和乐的样子。真宜:确实应该。作吏师:做官。吏,古代一种官职的名称;师,老师、师傅。无何方得计:不久便有了办法。无何,不久;方,才;计,计策。民歌来暮却成思:百姓在傍晚唱着歌来表达他们的思念之情。来暮,傍晚。成思,表达思念之情。何妨道守催科拙:为什么不能够做地方官去催收赋税?何妨,为什么不能够。道,路,引申为“官”,地方官;催科,催收赋税。催税是地方官的重要职能之一。催科拙,催收赋税不力。自是:固然;是,表强调的语气。穰侯见事迟:穰侯田文做事总是比别人慢半拍。穰,即穰苴,春秋时齐国大夫。后成为执法严正的代名词。见,同“现”。天与一窗供燕坐:上天赐给了我一个窗户可以供我坐着读书。天,上天。燕坐,悠闲自在地坐着。乌墩山好助公诗:乌墩山(今属浙江桐乡)好助我写诗。乌墩山,古地名,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境内,这里指代家乡。助,帮助、赞助之意。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朋友寄幼安使君的劝勉和祝愿。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抒情,风格明快爽朗。开头两句说友人有高尚的品德,为人正直善良,做官又很有才干,这是对他的赞誉和褒扬。第三句写友人办事能力强,很快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第四句写友人善于用民歌的形式来传达老百姓的心意,表达了他们对友人的深厚感情。第五六句说友人虽然能力出众,但是有时也显得有点迟缓。最后两句说友人在官场上很顺利,而作者自己则被贬谪到偏僻的地方,这真是天意安排啊!结尾处用反问语气抒发了对友人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