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复几时,临流屡欲唤篙师。
种粳有地供饥腹,佩犊无人作去思。
偶着衣冠真是梦,倦寻丘壑已嫌迟。
如今真在庐山里,二妙堂成更乞诗。

注释:

次韵强幼安中大以仆筑室濂溪见寄

归去来兮复几时,临流屡欲唤篙师。

种粳有地供饥腹,佩犊无人作去思。

偶着衣冠真是梦,倦寻丘壑已嫌迟。

如今真在庐山里,二妙堂成更乞诗。

翻译:

我何时才能回到故乡的家园?站在溪边,我经常想要呼唤船夫。

种植水稻的土地足以满足我的肚子,佩带小牛犊的人没有人让我思念。

偶尔穿上官服真的是一场梦境,疲倦地寻找山水已经嫌迟。

现在我已经在庐山的山中,二妙堂建成后我想请求你写一首诗。

赏析:

此诗是诗人归隐后强幼安中大以仆筑室濂溪见寄而作的一首酬答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首句“归去来兮复几时”,表达了作者对于回家的渴望和对于回归自然的向往。他曾经在官场上奔波忙碌,现在终于可以回到家中,享受宁静的生活。然而,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第二句“临流屡欲唤篙师”,描绘了作者站在溪边,看着水流的方向,想要召唤船夫的场景。这里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像船夫一样,随波逐流,无拘无束地享受生活。

第三句“种粳有地供饥腹”,表达了作者对于农田生活的喜爱。他希望在家乡的土地上种植水稻,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饮食需求。同时,这也体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

第四句“佩犊无人作去思”,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农夫一样,亲手耕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里的“佩犊”是指佩戴小牛犊,象征着勤劳和朴实。

第五句“偶着衣冠真是梦”,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他曾经身着官服,身不由己地追逐名利,但现在他已经摆脱了这一切,回到了自然之中。这里的“偶着衣冠”是指偶尔穿着官服,而“真是梦”则表示这一切都如梦如幻,不值得留恋。

第六句“倦寻丘壑已嫌迟”,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水风光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曾经为了追求名利,四处奔走,但现在他已经厌倦了这一切,只想在山水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这里的“丘壑”是指山间的风景,而“已嫌迟”则表示他已经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不再感到遗憾。

最后一句“如今真在庐山里,二妙堂成更乞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庐山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他已经在庐山的深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而现在他正在为即将建成的二妙堂写诗,以此庆祝这个新家的到来。这里的“庐山里”是指庐山深处,而“二妙堂”则是他在庐山中新建的一个建筑。

整首诗通过诗人与友人的对话形式展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渴望。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