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轻纱老秃翁,半帘疏雨著东风。
长条柳伴短条舞,深色桃欺浅色红。
愁思但知嫌酒薄,客情终不似春浓。
尽将黑海无名障,付与邯郸一梦中。

伤春二首拟近体

一幅轻纱老秃翁,半帘疏雨著东风。

长条柳伴短条舞,深色桃欺浅色红。

诗句释义:

  1. “一幅轻纱老秃翁”:描绘了一幅轻纱覆盖下的老者形象,给人以岁月蹉跎之感。
  2. “半帘疏雨著东风”:半扇窗帘外,细雨飘洒,春风轻轻吹过。
  3. “长条柳伴短条舞”:长长的柳枝随风摇曳,与短小的柳条相互追逐舞蹈。
  4. “深色桃欺浅色红”:深红色的桃花在浅色的桃花中显得尤为鲜艳。

译文:
一幅轻纱下的老翁形象,半帘外的疏雨伴随着东风轻轻吹过。长长的柳枝在风中摇曳,仿佛在与另一根柳枝嬉戏;而那淡雅的桃花则在阳光下更显娇美,仿佛在嘲笑着那些颜色更深的红色花朵。

赏析:
这首《伤春二首》是宋代诗人周紫芝的作品,以拟近体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易逝、美好时光短暂而惋惜的情感。诗中的“越罗初欲替茸裘,二月轻寒比麦秋”,通过对比越罗(轻薄的衣服)和茸裘(暖和的皮衣),表达了春寒料峭的感觉,同时用“比麦秋”来形容春天的温暖。

诗中的“潘老凋疏空惜鬓,庾郎憔悴不禁愁”,描绘了两位年迈之人的形象,潘岳和庾信,他们因岁月的流逝而感到衰老,不禁感到忧愁。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催归燕子春何限,落尽桃花雨未休”,则是通过燕子和桃花的意象,表达了春天的短暂和无情。燕子匆匆归来,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而落尽的桃花也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已经逝去,雨水仍未停歇,暗示了春天的无常。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