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锦江头可一杯,碧鸡坊口草堂开。
十年剑外无相识,黄四娘家几度来。

”`

濯锦江头可一杯,碧鸡坊口草堂开。

十年剑外无相识,黄四娘家几度来。

诗句释义与译文: ###

  • 濯锦江头可一杯:在这里,“濯锦”可能指的是濯锦江边的景象或活动,而“一杯”则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整体上,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江边饮酒的场景。
  • 碧鸡坊口草堂开:“碧鸡坊”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标志,而“草堂”则是指一个简朴的居所或场所。这两句话共同描绘了一个人在繁忙都市中的一个安静角落开始新的生活或工作。
  • 十年剑外无相识:这里的“剑外”可能指的是四川一带,而“无相识”则表达了长时间的孤独或隔绝。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异地他乡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孤独感。
  • 黄四娘家几度来:黄四娘可能是当地一个熟悉的面孔或人物,而“几度来”则表达了对这个地方或这个人的频繁来访。这两句话描绘了诗人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诗中的“濯锦江头”、“碧鸡坊口”等地点,不仅是实际的地理坐标,也象征着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心境变化。同时,通过对比“剑外无相识”与“黄四娘几度来”,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整体来看,这首诗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色彩的作品,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周紫芝(1092年—约1162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省)人。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宣和六年(1124年),以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直学士院。绍兴二年(1132年),除两浙路提点坑冶铜铁司兼权刑狱公事。五年(1135年),为太常少卿。七年(1137年),为秘书监。十年(1120年)十一月,以集英殿修撰知湖州。十二年(1124年)八月,改知福州。十六年(1126年)二月,落职,奉祠归居庐山。二十六年(1157年)十二月,卒于庐山之庐峰下。有《太仓梯米集》《竹坡诗话》。

此诗创作于宋徽宗政和年间至北宋靖康时期,此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周紫芝作为官员,曾经历过官场风波和社会动荡,这些经历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流露出浓厚的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

关键词与注释:

  • 濯锦江头:指浣花溪边的一个渡口,也是成都的古渡口之一。
  • 碧鸡坊:成都的旧名之一,位于成都市中心。
  • 草堂: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经在成都居住过的地方,后人称之为“杜甫草堂”。这里可能用来象征诗人的居住环境。
  • 黄四娘:在宋代文献中,黄四娘是一个常见的人物名称,可能指的是一个经常到访诗人家园的女性。
  • 剑外:指四川地区,因为地处蜀道之外,故称“剑外”。
  • :认识、了解。
  • :访问、光临。

赏析:

这首诗是周紫芝晚年的作品,其内容和风格都显示出了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诗中既有对往昔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情的抒发。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周紫芝诗歌作品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