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苍碑眼自开,便疑身在郁孤台。
可怜决狱章廷尉,不带将军薏苡来。

章彦漙,字子厚,广州人。元祐三年(1088),苏轼在惠州被贬后,他到岭南任广南东路提点刑狱。苏轼的《东坡石刻》就是此时由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李常所送。苏轼曾作诗云:“平生岭海三州路,独此风流属我无。”可知这首诗是章彦漙为苏轼的《东坡石刻》而作的。

首句“一见苍碑眼自开”,意谓看到苍老的碑文,便有一股清风吹拂而来,使人顿觉精神一振。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把苍老的碑文比作风中的清风吹拂,使人顿觉精神一振,表现出作者对苏轼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次句“便疑身在郁孤台”,则是指作者看到苍老的碑文,便有似曾相识之感,仿佛自己置身于郁孤台之上一样。这里也运用了一个比喻,将苍老的碑文比作郁孤台,表现出作者对苏轼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可怜决狱章廷尉”,意谓可惜的是这位审理此案的章廷尉。这里的“可怜”二字,既指遗憾,又含惋惜之意。

第四句“不带将军薏苡来”,则是指这位章廷尉没有像历史上那个因受冤屈而被冤枉的将军那样,带着薏苡来为自己申辩和辩解。这里的“将军薏苡”,即指历史上那位因为冤屈而蒙受不白之冤的将军——周亚夫。这一句既是对章廷尉的讽刺,又是对历史的回顾。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典故,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章廷尉的同情和对历史事件的感慨。

这首诗以苍老的碑文为引子,通过对章廷尉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章廷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