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溪边醉帽斜,玉蕤如雪照乌纱。
如今欲折疏疏蕊,无奈霜蓬不受花。

移植官梅已着数花得四绝句

解析诗句意境与历史背景

  1. 诗词原文
    六尺墙边满树霜,分明不是世间香。
    黎郎可笑无风味,要把渠侬聘海棠。
  2. 注释与翻译
  • [旧日溪边醉帽斜]:过去在溪边醉酒时,歪戴的帽子斜斜地垂落。
  • [玉蕤如雪照乌纱]:梅花的树枝像积雪一样洁白,照在我戴着的黑色官帽上。
  • [如今欲折疏疏蕊]:现在想要折断稀疏的花蕊。
  • [无奈霜蓬不受花]:可惜霜冻的枝条无法承受花朵的重量。
  1. 诗意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官梅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逸情怀。诗人以“六尺墙”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官梅的挺拔与高洁,同时用“玉蕤如雪照乌纱”形容其洁白如雪的枝叶和黑色的官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幅静谧而优美的画面。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转而表达了想要亲手折下官梅枝桠的愿望,却又因为官梅无法承载重负而叹息不已。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挣扎。此外,整首诗歌还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
  2. 历史文化背景
    周紫芝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本诗中的“移植官梅已着数花得四绝句”,可能是指诗人在某个时期将几株官梅移植到自己的庭院中,以此寄托他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崇尚,以及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
  3. 鉴赏要点
    本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官梅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此外,诗中的“移植官梅已着数花得四绝句”一句,不仅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深入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4. 创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创作背景,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记载。不过,结合宋代文人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来看,这首咏梅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特定的情境下创作的。例如,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一天,诗人漫步在庭院中,看到了一株傲骨凌寒的官梅,心生感慨,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短歌,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